体育赛事之所以能够迅速“出圈”,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动因。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体育消费便从大众的“可选消费”,进阶为“日常需求”。我国自2011年人均GDP突破该门槛以来,经济持续增长,2024年已达1.33万美元。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体育正日益融入日常生活,运动场所不断增多,群众基础日益广泛,这为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和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试用期合同”替代劳动合同,对员工进行超长试用;用“劳务合同”“实践协议”等替代劳动合同,达到去劳动关系目的;让员工雇员工为公司所用,或是法定代表人以个人名义雇人为公司工作;把工作地点、工作内容从未变化过的核心岗位员工悄悄变成其他公司的派遣工……近期,工人日报推出系列报道《破除“障眼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报道了某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用工责任而采用的种种模糊劳动关系伎俩。
一是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更加便利。上线数字“第一家园”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台胞在闽“一网通查”和“全网通办”服务,上线至今为台胞办理服务事项超1.2万件。在福州、厦门、平潭等5个地区设立涉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服务全省法院的台湾地区法律查明平台,设立大陆首个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众多台胞加入福建省相关社会团体;一批台师在闽全职任教,高校在读台生近2200人。
5.“甲醛销售市场”横向垄断协议案【最高人民法院(2024)最高法知民终350号、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2023)鄂01知民初335号】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为了民族解放、台湾光复,打败日本法西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最终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
陈斌华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夹击敌人,构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战略态势。统计数据显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东北抗日军民歼灭日军17万余人,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歼灭日军52.7万余人,沉重打击日寇,提振抗战信心。广大的敌后战场抗击着60%的侵华日军,逐渐成为主战场,挫败了日本法西斯快速灭亡中国、殖民奴役中华民族的狂妄图谋,为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面促进资源利用转型升级。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目录,分类明确了80多条资源配置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适应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引导用地结构优化、功能转换,推动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十四五”以来,累计处置闲置土地面积500多万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71万亩。其中,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的存量土地供应已经占比过半。还着力服务企业降本增效,推动工业用地从原来的“出让为主”向目前的“租让并重”转变,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还优化要素保障政策,有效破解目前出现的养老、医养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难”“用地贵”问题。强化时空数据要素供给,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日均服务调用量已经超过10亿次,这为地理信息、低空经济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