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头冲村,这景象从未有过。“人多了,乡村就旺了。”陈圣款说,“光是去年最后4个月,沙滩停车场就给村集体带来近10万元的分成。”
远道而来的新疆游客陆琦专程在非遗市集试穿了“疯装”。她说,一开始是“疯装”的名字勾起了自己的好奇心,但通过这次体验发现,这种美丽的传统服饰每一块布料都透着当地的艺术灵气。“乡城就像一座挖不完的文化宝库,来了就不想走,下次一定还来。”
高原之上,始终闪耀着宝藏青年的光。在珠峰禁区,土登曲塔和同事们甘当“气象哨兵”,用精准数据为登山者、科考队编织安全网;拉林铁路线上,年轻的工程师用精密仪器,为螺丝、电路“把脉问诊”;在自己的家乡,90后藏族姑娘措姆返乡创业,带动乡亲们致富,“让老土地长出新希望”……用专业、坚守与热爱,让雪域高原披上新装,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夯实发展基础,年轻人不愧为促进高原发展进步的新生力量。
也要看到,粮食归根究底要靠人来种。近年来,不少主产区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同时,愈发重视激发粮农的内生动力。小农户作为种粮主力军,其生产积极性有赖于通过种粮补贴、最低收购价等机制切实保护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一些地方通过组织开展粮王大赛、分层分类培训等方式,引导大户、农场主等主体在粮食单产提升行动中挑大梁。推动各类惠农强农机制和政策持续提升精准度和覆盖面,必能不断激发各类粮食生产主体的积极性。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战略资源,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数据显示,1955年,新疆原油产量3.29万吨,天然气882.4万立方米。克拉玛依油田的钻机轰鸣划破戈壁沉寂,到1960年,新疆原油产量达166.2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9.4%。2024年,新疆油气产量当量达6664万吨,已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午睡的需求反而是上升的,甚至有些曾经没有午睡习惯的人,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午睡。这可能与随着年龄出现的睡眠障碍有关,当夜间睡眠不足时,特别是深度睡眠减少时,白天就会容易困倦、打盹儿。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以来,提振消费的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商品销售结构优化,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50年前,李凯伦的父亲李宇文曾在三运会的武术赛场上奋力拼搏;50年后,她以2025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传播大使的身份,随广州市侨务访问团、广州市侨联访问团,先后出访泰国、印尼、南非、马达加斯加、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推介十五运会,宣传“魅力新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