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凿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克孜尔石窟现存349个洞窟,这里独特的龟兹石窟艺术,见证了佛教由西向东的传播历程,也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石窟艺术。但是在19世纪末,克孜尔石窟遭遇了西方文化盗猎者的洗劫。经过几十年的跨国追寻,2020年,流散全球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影像终于汇集成册。在保护和研究并进的同时,数字科技也让这些残损的壁画在故土的云端重获新生。
郑金海表示,110年来,河海大学致力于水工程建设、水资源利用、水灾害防御、水环境保护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人才资源和科技支撑,海岸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是学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薛魁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 30 余年工作的行动指南。从参与 14 万吨乙烯装置建设,到助力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成为 “中国百年经典工程”,他始终冲锋在攻克难题的最前线。
体验中心筑平台,齐鲁风韵展新姿。五年来,先后在各大洲多个国家建设齐鲁文化体验中心,通过书籍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传统工艺体验等方式,立体呈现齐鲁文化精髓,吸引海外侨胞及当地民众“零距离”感知齐鲁风韵,成为海外感知山东、理解中华文化的“直通车”。
1939年1月,日军在枣庄开设“正泰洋行”,又称“枣庄国际公司”,此处名为日军从事物资贸易的场所,实为搜集情报的特务机关。这年8月,队员手持大刀首次夜袭“正泰洋行”,毙伤日特三人,10月,他们又在枣临铁路“飞车”袭击日军,劫取枪支弹药并及时运到苏鲁支队。
“十四五”期间,山东统一战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在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及侨务工作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创新实践成果,多维度呈现了齐鲁大地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凝心聚力、担当作为的生动画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注入澎湃动力。
1941年8月,鲁南铁道队破坏了津浦铁路韩庄段,致使日本运兵军列脱轨;9月,成员们砍断电线杆百余根,使日军的通讯和交通同时瘫痪;11月初,铁道大队与运河支队、滕沛大队、微湖大队、边联支队联合行动,在塘湖站附近成功截获日军运布车,解决了军区武装越冬缺少棉衣的困境。
2001 年,14 万吨 / 年乙烯装置面临 “两低一高”(收率低、效率低、能耗高)的生产难题,薛魁带领团队沉下心分析三年生产数据,逐条梳理问题、验证方案,最终提出 “优化乙炔反应器操作” 等 17 条建议。这些建议落地后,彻底破解了装置困境,每年为企业增效近 4.5 亿元。“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泡在装置区,数据算错了就重新来,方案不行就调整,直到问题解决才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