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与科技融合机制不断健全,文化企业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持续增长。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规模以上文化企业R&D人员47万人,增长2.6%;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文化与科技融合有力促进了新型文化业态快速发展。2024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66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增速快于全部文化产业5.3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对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7.9%。其中,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3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带动作用较为明显,拉动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0.1个百分点。
通过股份合作、设施租赁、配套服务三种方式,釜山精品康养片区累计为村集体增收150万元;通过要素租赁、就近劳务、创业经营三种方式,带动村民增收1700万元,人均增收1.5万元。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宁夏回族自治区发现,吴忠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管理差距明显。截至2024年年底,吴忠市城区现有的510公里排水管网中,有402公里管网为雨污合流。
随着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发展,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营收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7.1%。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业引领作用较为突出。2024年,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9134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7.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对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9.1%。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9609亿元和3267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1%和6.2%。
优化消费环境。良好的消费环境是促进消费持续扩大的重要保障。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加大对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打造外国游客友好型消费环境,优化针对外国游客的指引、出行、支付等服务,提升入境消费舒适度和便利性。加强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消费投诉处理机制,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需要提醒的是,夏天气温高,特别是叶菜类,最好在清洗后就直接烹饪,如需保存时间较长,最好在不洗的情况下通风存放,这样可延长保鲜时间。”渠慎强介绍说,在烹饪蔬菜时,尽量缩短烹饪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蔬菜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劝和促谈,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为此,中国和巴西最近联名发表了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强调遵守局势降温三原则,即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同时呼吁各方坚持对话谈判、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使用核武器、反对攻击核电站、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源接受采访,结合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就互联网企业如何适应未来媒体发展方向等谈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