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此前,《南华早报》22日在报道中指出,此次峰会规模宏大,参会国家众多,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区域事务中的影响力,显示出周边国家对中国主张和理念的关注,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积极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高度契合。中国带头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在联合国框架下为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改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作出重要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表示,中国是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中流砥柱。
王志高说,能源转型就是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变到以风、光、水、核、生物质等能源为主的能源供给和消费体系。产业转型就是把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转变到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的产业。
1938年至1939年,以作曲家夏之秋先生为团长的武汉合唱团一行28人,在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支持下,远赴新加坡和马来亚宣传抗日。《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歌八百壮士》《思乡曲》等广为传唱的歌曲,感动、激励了无数侨胞共襄抗战义举。
中国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采取便利人员往来举措,推动“澜湄签证”“东盟签证”相继落地,同部分东南亚国家互免签证,文化、旅游、青年、地方、媒体、智库等领域交流不断扩大。
评论强调,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也是黑客和网络攻击的最大受害国之一。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并依法打击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不允许任何国家或个人在中国境内或利用中国基础设施从事网络攻击等非法活动。
在各方携手努力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实现了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发展到安全、从合作到治理的历史跨越,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