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发展方面,习近平经济思想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我国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嫦娥”奔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等取得突破性成果,5G通信、高铁、特高压输电等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创新型企业集群加速形成。
“最主要是突破自己,不断创造PB(个人最好成绩)。”陈歆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有这么多强劲的对手,大家进步也很快,回去要好好总结不能松懈,继续加强提升自己的实力。”
比如,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是线性推进的,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文明到数字文明的转型依次展开。西方经济学中的“工业化理论”“城市化模型”等,都是基于单一阶段的经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呈现出“时空压缩”特征:在短短几十年内,既要完成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又要同步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既要解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又要应对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中的环境约束问题;既要补齐传统产业的“短板”,又要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这种多重转型叠加的特殊阶段,使中国面临的发展任务远比西方单一阶段复杂。西方经济学无法应对中国“多阶段任务同步推进”的现实挑战。
阿布舒克难民营是苏丹最大的难民营之一。近期,该难民营屡遭炮击和无人机袭击,并造成大批无辜平民死亡。此前于7月17日,阿布舒克难民营就遭遇炮击,造成8名平民死亡,多人受伤。
“今年社区对接蕉城区总工会,办起了公益暑托班。”兰淑琴感慨,现在事务性工作少了,为群众服务的时间多了,社区还来了得力的帮手。暑托班、口琴培训班、社区工坊、假期法治课……兰淑琴介绍,在近邻党建指导员吴秀云的协助下,社区办起不少惠民活动。
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机械的静态概念,也不是几种具体的产业与特定的技术类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揭示了先进生产力是如何不断涌现的。具体来看,产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载体,以资本、劳动、土地、数据等生产要素为最小组成元素。在给定人类社会可用的科学知识条件下,一个经济体的资本、劳动、土地、数据等生产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内生决定了该经济体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决定了这些产业所用技术组成的生产结构。生产要素的积累和比较优势的形成,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条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完善,以及整个社会发展进步。同时需要看到,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一个经济体可用的科学知识是可变的。当给定的可用的科学知识所蕴含的生产力被生产结构充分利用的同时,也需要投入资本、劳动、土地、数据等生产要素,以进行科学知识的研究和探索。这将拓展科学知识范围、深化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这一过程进一步为生产结构升级、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边界。
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方面,习近平经济思想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国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