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展览中,东北烈士纪念馆坚持守正创新,运用多种方法,打造了具有沉浸感的历史文化展厅。在“哈尔滨光复”区域,使用空间借景的艺术形式重现历史,以历史上的哈尔滨火车站标志性建筑为原型,打造浮雕凸起造型,还原建筑轮廓与细节,唤起历史记忆。同时,展厅运用空气成像技术展示了“赵尚志使用的手枪”“许亨植使用的匣枪”“许亨植使用的马鞍子”“抗联三军的药瓶”“抗联八军的望远镜”“缝纫机头”等8件文物,通过光场重构原理实现文物影像在空气中悬浮呈现,深受少年儿童观众喜爱。
刘一淳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今年6月刚刚结束西部志愿者的服务归来,他的服务点在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抗战时期是重要的敌后根据地。
“我常常跑步经过这里,总要停下来读读雕塑上的故事。”一位正在晨练的市民缓下脚步说,“读着这些文字,我总觉得英雄的精神始终照耀着这条熟悉的大街。”冠以英雄之名的佟麟阁路,也成为城市中一处无声的精神坐标。当地的市民、前来缅怀的中小学生、远道而来的游客……行至此处,总会驻足凝望,默读烽火岁月的壮烈。
本次展览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全国地质资料馆、中国地质学会承办,得到了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延长石油厂史展览馆、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档案馆、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李四光纪念馆、辽宁省地质资料馆、山西地质博物馆、河北省自然资源档案馆、湖南省地质资料馆的大力支持。(完)
“佟麟阁路的街景换了几茬,我也从黑发变成了白发。”居民王恩在佟麟阁路住了近60年,不禁感慨,“我经常跟孩子们说,我们要珍惜抗日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好日子。”
在阅兵式现场的多位台湾同胞都告诉谭主,当现场提到“统一”时,周围观众的强烈情绪深深感染我,“我都感觉腰杆挺得更直,对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心也更强了”。郭芸廷向谭主分享现场感受,大家挥舞国旗、自发鼓掌欢呼让我直观体会到,“民族复兴”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景。《中国时报》董事长王丰表示,“两岸同胞都将国家统一、民族复兴视为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在场台胞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统一必胜、“台独”必亡。
联合军乐团中,57岁的演奏员李峰站得分外挺直。“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听到总书记的讲话,他觉得周身热血沸腾。
2017年,双河镇民族村回收国有河滩地时,户口已迁出的赛某未拿到补贴款,郝孟和连续一周驻村,翻档案、访老人,理清土地分配历史,又耐心细致地向村民讲解法律。最终,村民们一致同意给赛某分发补贴,而赛某拿到钱后,主动拿出3.2万元帮村组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