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不仅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也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绿色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动力,即是例证。在推进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同时,中国广泛开展绿色国际合作,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积极支持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自由流通,为世界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持续赋能全球绿色发展。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中国在绿色发展与绿色环保上的实践创新与全球示范效应,为世界绿色转型提供关键动能。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会后,两岸师生共同参观宿迁人才之家展厅。从硕士毕业生15万元一次性购房券,到每月生活补贴、创业孵化支持,一系列实打实的政策让台湾青年频频驻足。“20多万元的真金白银支持,加上产业链配套优势,宿迁确实是年轻人扎根的好选择。”宿迁学子苏警的话道出了在场许多人的心声,他表示毕业后计划返乡,参与家乡建设。
和合共生,让我们承古启新,激活文化生命力。一方方杨柳青木版年画呈现风物民俗,记录人间烟火,南北技艺的交融、守正创新的发展造就了其赓续不辍的传承脉络;泥人张《余三胜戏装像》以中西合璧的技艺塑造传统人物形象,使其神韵跃然于彩泥之间;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清乾隆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既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又兼收外来技法,凝炼为匠心瑰宝……这些文化艺术精品生动诠释了“和合共生”的真意,在一脉相承与兼收并蓄中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力量、包容与创造之美。
“合工大—蔚来创新研究院”瞄准智能电动汽车的前瞻性技术等开展攻关;超80%的研发经费、超90%的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由企业牵头……
北京8月11日电 (记者 徐婧 吕少威)截至目前,2025年服贸会主题展和专题展的招展工作已基本完成,近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意向设展办会。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港澳台地区继续设展。
这是一组新的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数量达3805.3万人次,同比增长30.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1364万人次,占比71.2%,同比激增53.9%。
- 膳食纤维比白菜高:每 100 克苦瓜含有 2.8 克的总膳食纤维,是白菜的近 3 倍。膳食纤维被誉为“肠道清道夫”,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同时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