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聂耳尚在睡梦中,就听到许多人叫嚷着日军到天津、北平了,原来是来自这一天的《时报》的相关内容。看完《时报》后,聂耳在日记中写道:“日帝国主义的侵略,全是有准备、有计划的,报纸上还说什么‘……不过是下级警民的冲突,日政府对中国是没有一点敌意的’。他妈的!这种不可隐蔽的事,你到如今还要来欺骗人!”聂耳此时的看法很能代表当时中共以及一般的左翼知识分子的看法。
9月22日,蒋作宾在抵达东京以后,由日本的“亲华派”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告知,广东方面的代表陈友仁曾来东京,向币原喜重郎允诺“拟将满洲利权一切赠送日本为交换条件”,为币原喜重郎拒绝后,“又拟向军部方面转送”。宁粤对峙期间,在九一八事变以前陈友仁即代表广东方面前往日本交涉并非秘密,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野,广东方面入主南京国民政府中枢,便主导对日直接交涉,并大幅度让渡我国在东北的权益。总而言之,像这样表面高举抗日旗帜,实则由利益驱动,同时在私底下与日本关系暧昧甚至是乞援并割让权益的地方派系数见不鲜,就连日本方面也对此不以为然:“是完全为权位之争,如此无定见、无主张,认为政治上不够格。”
另一堂中文课上,老师把“历史衣橱”搬进了教室。十余名中学生从身穿校服到换上汉服、旗袍、飞鱼服走秀,并拍摄视频,现场完成剪辑和发布。短视频很快在社交平台走红,一天之内浏览量接近两万次。
得知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原定计划必须改变,9月20日,蒋介石即从南昌坐船返回南京。9月21日,蒋介石抵达南京,并召开会议,决定“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同时“忍耐至相当程度,以出自卫最后之行动”。
2025年8月,梅州网民曾某某为吸引流量、赚取收益,利用AI软件生成关于基孔肯雅热防疫工作的谣言信息,捏造“广东启动基孔肯雅热核酸筛查”的不实信息,并在某社交平台发布,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
至9月24日,总体上,由蒋介石的日记可以看出,与邵元冲对国联与外交部的不满不同,他对于国联的仲裁抱有极大的希望,更认为“此实为一外交之转机,亦对内统一之良机,如天果不亡中国,则此次外交,尚不致失败也”。而对张学良方面试图单独与日本媾和、广东方面对自己步步紧逼不以为然。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在此所指的“统一”,当不仅指广东方面,亦应包括东北。即如黄自进所说:“张学良的势力在东北的全面瓦解,对已与日本政府达成协议(这一协议后来并未落实)的国民政府而言,反而造就了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党势力可进入东北地区的契机。”只是,后来的发展未如蒋介石所想。
其中,作为相城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85后”张亥秋体验的是外卖员一职。两周外卖骑手生活后,张亥秋写下了4000多字的心得体会。他在体验日记中写道,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好多社区的“暖蜂驿站”并没有派上用场。
王冠华认为,法治进步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法规保障,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机制,推动安居房、产业路与法治宣传同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