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小儿子是青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刚刚懂事的儿童,过去从不出门的大闺女、新媳妇,行动不便的病老残疾者,都积极投身抗战。在抗日根据地深入采访,美国作家斯诺感叹自己到了一个“战斗的国家”。
《鹊之桥》的创作体现了国际范与中国韵的深度对话。作品以江南柔美为底蕴,融入西方芭蕾的严谨结构,创造出写意与写实并重的当代舞蹈语言。剧中,“鹊桥”从神话意象升华为自由与勇气的象征,织女与牛郎冲破阻隔的旅程,也成为对现代人情感勇气的叩问。
不仅如此,从中塔乌公路到中吉乌公路和铁路,从中巴经济走廊到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中国与上合国家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互联互通网络加速形成,推动贸易规模站上新台阶。
它很真实,很鲜活,加上剧本的结构特别好。这种多线并行的群像戏,没有一定功力的编剧是写不出来的,会容易丢三落四。比如这边写多了,那边写少了,这个人物丰满了,那个人物枯瘪了,你怎么去平衡?既然是群像戏,不是大男主大女主的戏,那么每个人身上都得有戏,这个戏从哪儿来?我觉得完全得益于编剧的积累和功力。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立场出发,深刻揭示民族命运演进与精神力量凝聚的内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读懂近代中国、传承民族精神、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指引。
此次新版《丝路花雨》既守住了敦煌舞的根,又找到了与当代观众对话的心。新版不仅对1979年演出版本中的“凭栏仙女”“莲花童子”等经典舞段进行了复原,还结合现代舞蹈理念对舞蹈技术难度、情感表达力度进行升级,人物性格戏剧冲突更加饱满,剧情上衔接更加紧凑。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在十字岭指挥反“围剿”作战中,不幸中弹殉国,年仅37岁。同年9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改辽县为左权县。
“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