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十四五”期间,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创新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3400多万人。“十四五”以来,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基金支撑能力稳中有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可靠更充分的社会保障。
9月25日,经过为期一天的激烈角逐,本次比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和最佳创意奖、最具方案设计奖、最具应用价值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具社会贡献奖各1名。
三是注重精准施策分类帮扶,稳定了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盘。“十四五”期间,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22年起每年超千万,这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每年专门开会部署,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出台政策文件,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拓宽就业渠道,稳定青年就业局势。同时,对以务工为主要收入的近3亿农民工,人社部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双向发力,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大劳务品牌培育,农民工就业增收之路越走越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以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5.优化学校建设标准。完善国家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各省份结合当地实际完善本地区建设标准,有序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对达到一定使用年限的校园房屋建筑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
颜清辉指出,人社部大力发展新职业,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一是适应技术进步新趋势。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催生了大量数字新职业。比如,人工智能数字人训练师,可以帮助平台数字人提高应答准确率。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是完善监管体制。制定覆盖全业态的资质审核、质量评价、安全保障等通用规范。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设智慧监管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风险识别与分级预警,提升监管精准度。畅通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内外贸小商品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文化、旅游等服务标准修订,研制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标准。推广品牌认证评价,树立行业标杆。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三是完善服务统计监测。增加服务零售额规模指标、单月增速、细分类别指标,建立服务消费统计分类目录,将新型服务业态纳入常规统计范围。四是优化城乡社区消费环境。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打造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探索发展智慧社区,推动社区生活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