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西藏生态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成立后将迅速推进一期科研任务,在1至2年内形成三大类实质性成果:在典型公路扰动区打造高寒公路生态修复样板,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示范工程;建设西藏首批近零碳智慧服务区,集成应用可再生能源和智慧管理技术;推出针对高寒环境的本土化环保产品,如环保型融雪剂、生物降解材料等。同时,研究中心已启动二期项目的规划与前期研究,将围绕湿地保护、固废资源化利用、野生动物通道优化等更深远的课题进行布局。(完)
如今,他带着课题组的年轻人继续奋战在棉花育种研究第一线。“育种工作传承性很强,既要耐得住寂寞,也要有定力。不是没有赚更多钱的机会,但既然选择了,就要从头干到尾。”
据介绍,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截至6月13日,已播种面积7915.2万亩,夏播工作大头落地。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
任鸿斌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中国贸促会组织涵盖农业、能源、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多个行业的65家企业代表,其中包括11家知名外资企业,赴藏考察洽谈,是深化会区合作的具体行动。他指出,中国贸促会将加强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西藏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助力西藏高质量发展。
《杭州宣言》是一项高级别政治声明,重申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双重危机中扮演着关键的平台作用。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
本次活动以“体验”和“分享”为核心,借助成都至四姑娘山途中温差大、地貌丰富的自然条件,为嘉宾营造出富有挑战的都市户外氛围。嘉宾们通过从城市通勤到高原徒步的完整路线,经历了从室内常温到户外湿冷的场景切换,感受了徒步至四姑娜措过程中从清晨寒凉至午间暖阳的气候变化,拍摄“最美叠境”任务也让他们在真实多变的环境中直观感受波司登叠变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在不同场景和气候条件下的卓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