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指导有关方面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优势,深入建设“港澳青年之家”。推动出台《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在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打造了13个各具特色、运行成熟的“港澳青年之家”,形成全链条的港澳青年在粤生活发展融合服务体系。
二是在纪念氛围烘托上,把奏唱抗战曲目融入到纪念大会的暖场环节,由联合军乐团和合唱团现场奏唱《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反映抗战时期的经典曲目。这些红色旋律,让我们再次感受“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教儿打东洋”的感人场面,感受“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的壮丽场景,穿越烽火硝烟的抗战岁月,感悟兴亡有责的爱国情怀。
煤炭等重点物资运输效率提升。进入暑运以来,新疆、山东、山西等煤炭运输重点省区,克服汛期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重点物资应装尽装、高效送达。
以“科创协同”激活创造动能,提升“大思政课”的创新驱动力。科技创新始于真实问题场景中的项目实践,项目式实践是科创转化的重要载体。一是项目式实践孕育创新精神。学生直面“卡脖子”技术攻关、产业转型痛点等国家急需领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激发创新潜能。这种“真刀真枪”的攻坚过程,使“科技自立自强”从政策宣导转化为切身体悟,深刻内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自觉。二是项目式实践涵养协同能力。复杂科创项目往往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跨年级甚至校企团队的紧密协作。通过校企联合攻关、多学科团队融合,学生能够切身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理解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意义,有效涵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科技共同体意识。三是项目式实践淬炼核心素养。在应对技术迭代、市场验证、伦理风险等真实挑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核心创新能力,更磨砺了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风险意识、批判性思维与深厚的人文关怀。这种在创新实践中锤炼的综合素养,正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核心特质。
“填补空白”,是专家多次提及的关键词。唐智彬表示:“职教本科扩容能够进一步扩大人才供给规模,加速弥合高技能人才断层。职业本科培养的是兼具理论素养与精湛技艺的现场工程师,既会‘拧螺丝’,也会‘调机器’,更懂理论运用,有效弥补了普通工人在技术深度与理论高度上的能力空缺。”
中国拥有悠久文化历史,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邮票题材宝库。王岳表示,现在旅游打卡特别火热,邮票也可以与旅游产业合作,“比如,在故宫、长城、兵马俑等景点设置专门的邮票销售点和集邮打卡点,游客可以购买与景点相关的邮票,加盖特色邮戳,收集成册作为旅游纪念”。
2025年5月30日,《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签署仪式在中国香港举行。国际调解院是由中国等19个国家共同发起的、专门以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国际法律组织。与对抗性为主的司法和准司法争端解决方式不同,调解作为一种友好、灵活、经济、便捷的争端解决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国际社会运用。
但昔日的北大村并不是这样一幅图景。村党支部书记曾健手指着绿草茵茵的露营地告诉记者,这里从前是养鸡场、养鸭场,“环境是比较脏乱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