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该展览面积约1500平方米,从广东省档案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及各地市有关场馆遴选图片400余张、实物展品50余件(套)进行集中展示。展览内容共分为“民族危急 奋起救亡”“日军暴行 铁证如山”“建立武装 英勇抗敌”“港澳台侨 共赴国难”“战略反攻 夺取胜利”五个部分。
早在2013年,深圳在全国首创的青年公益项目青年驿站,为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就业指导、城市融入三大服务。深圳还相继推出“深梦启航”“深梦扬帆”等系列公益活动,让有志在深圳发展的各类人才进得来、住得安、留得下、能成业。
据国际网球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全球网球报告》,2021年全球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有8718万人,中国以1992万人成为全球网球参与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占全球总网球人口的22.9%。同时,中国网球场的数量也为全球第二,达49767个。网球教练则以11350人位居全球第五。
澎湃新闻:您曾在2019年的讲座中提到,17世纪以来德国人眼中的中国故事。在这几百年的发展中,德中两国的相互认知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随着两国社会发展出现,还是原有的文化差异?
终端用能结构优化。国家能源局深入推动工业、建筑、交通这些重点领域用能的清洁化、低碳化,持续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目前我国终端用能中,电能比重已经达到30%左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现在购绿色电力、开新能源车、用清洁取暖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人民群众绿色清洁低碳的用能方式日益普及。“十四五”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渗透率不断提升,也加速推动了成品油消费量达峰。
承芳斌展示了一组数据:1个国家AAAA级景区、1个国家级文保单位、10个省级文保单位、50处历史建筑,以及铜活字印刷鼻祖华燧、《歌唱祖国》作者王莘、“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等名人的故乡印记。“这些不是可以复制的人造景观,而是流淌在水系里的文化基因。”
本次活动选址西九龙高铁站这一重要交通枢纽,与往来旅客展开互动,让参与者感受科技赋能体育的创新魅力,营造“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热烈氛围,向社会传递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与融合开放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