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育种到自动滴灌,从智能收割到智慧运输……一粒小麦的经历,正是中国经济不断实现“数实融合”的一个生动缩影。它清晰地表明,数字技术不再是飘在“云”端的概念,而是像水和电一样,深度渗透并重塑着包括农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当无人机翱翔于田垄之上成为常态,当越来越多工业机器人站上生产线,当智能仓库机械臂高效完成搬运、分拣等任务,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发挥着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实在在地创造出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继成功引入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湖南办事处、中欧跨国采购平台等重量级项目后,在今年4月举行的一场招商推介会上,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湖南)磁吸效应再次显现,吸引近10家德国企业前来洽谈合作,并成功签约两家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项目和两个湘德合作项目。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 陈亚军:给他们落实补贴类的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有219人获得了这个补贴,最大限度支持藏毯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和用工需求。
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达5758亿元。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器件、算法、软件等产业核心产值达到1699亿元,同比增长5.46%。截至去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已突破12.9万件,同比增长4.8%。
澎湃新闻:欧盟中国商会在去年底发布的报告显示,中企对欧盟营商环境的评分连续五年下降。在这样的形势下,您觉得在欧中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商会为帮助企业应对这些挑战采取了哪些措施?
欧盟中国商会成立于2019年4月,总部设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旨在促进中欧贸易伙伴关系、保护中资企业在欧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声。2025年上半年,商会围绕中欧建交50周年,积极搭建双边经贸交流平台,举办“商业领袖圆桌对话会”“中欧商业高峰论坛”等活动,推动多领域合作。
地处湘江新区的中非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内,马里青年孔特正忙着将长沙的太阳能技术引入家乡,此前他已促成该国芝麻首单对华出口;卢旺达青年加比则专注将中国纺织工艺、机电产品与卢旺达本土需求结合,架设产业桥梁。这个落户新区两年的国际合作平台,已带动超30个项目落地,双边贸易金额达3亿元。
夏日清晨的西江广西梧州段,装运着生产生活物资的船舶往来穿梭。这座位于西江、浔江、桂江交汇处的千年古郡,如今正依托深厚的岭南文化根基,扎实推进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