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倡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创新完善。回望历史,全球治理是在国际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进程中产生的,也应随着国际格局和形势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当前,百年变局向纵深演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革命性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未能充分体现,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空前突出。与此同时,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强权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严重冲击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挑战更趋复杂多元,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立足国际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反映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国际政治现实,是弥补治理赤字的应有之义。全球治理倡议高擎多边主义旗帜,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旨在增强全球治理体系的执行力与有效性,更好应对全球性挑战,服务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利益,更好弥合南北发展鸿沟,更好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华盛顿9月1日电 (记者 沙晗汀)中美青少年匹克球友谊赛活动当地时间8月31日在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举行,来自中国广东深圳和蒙哥马利郡多所学校的100余名中美青少年参加。
张先生说,因为网球人群的增多,网球运动关联经济也更加活跃。球衣、球袜、球包以及打球的各种装备和周边产品,包括网球训练课都在走俏。比赛数量的增加,更是提升了各地运动场馆的利用率。
新西兰前驻华大使 包逸之:二战期间一些最为重要的战斗就发生在中国,中国遭受日军侵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损失惨重。无论是人口减少,还是国家付出的代价,中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是推动城市高标准更新、高水平运营、高效能治理的重要基础。过去一段时间,有的城市发展比较重视经济目标,而缺乏长效规划和治理运营,存在重建设、轻治理的倾向。比如,一些城市聚焦大广场、宽马路、高楼群等,产生了“半拉子工程”;一些城镇大拆大建,导致城镇文化特色逐渐消失,不利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应当看到,城市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有机统一。坚持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加强精细化治理,能够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宜居性。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就要转变城市工作重心,从更多重视前期建设转向更加重视治理投入。只有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韧性,才能真正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实现城市发展从物理空间扩张向社会功能优化的根本转型。这也是对城市建设者和治理者的政绩观的检验。
陈政高于1970年担任辽宁省海城县革委会政工组办事员;1978年任大连海运学院团委书记;1982年任辽宁省大连团市委常委、学校部部长;1985年任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副县长;1988年任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委常委、副区长(主持工作);1993年任辽宁省大连市副市长;1997年任辽宁省省长助理;1998年任辽宁省副省长;2003年任辽宁省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2008年任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
“王奶奶,咱们再试试能不能自己坐起来,好吗?”刘明辉半蹲在床前,一边轻声询问,一边托住老人的手臂。评估表上项目细致入微——认知能力、进食、穿衣、活动能力……每一项都关系到老人能否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的待遇。
“此次峰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增强上合组织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吸引更多国家参与到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双多边合作中来。”伊尔凡·阿什拉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