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笺中,钱林保会附上唐梅二叶、松柏一片,有时附上曲谱、诗词或几张速写画;高芳仪则不时寄来书刊杂志。两人的交流真诚坦率,关于生活近况、文化艺术,也关于身世、交友、前途、爱情与面包、有意义的生活。有时,信件以毛笔写就以示郑重,钱林保还会盖上自制图章“一封书寄万重山”。
托马斯·拉贝正是从祖父的记录中,了解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中国是最早开始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军队的主要兵力,在削弱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中国通过长期艰苦的抵抗为盟军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如今已成为热门自驾游目的地。在墨脱县格林村,道路升级为双向水泥路,乡村旅游红火,农特产品热销。“路好了,群众才更有动力做生意。”村委会主任多杰平措深有感触。
一是两岸文化交流动能强劲,情感共鸣。“同源音符2025——海上汇研习营”在上海开营,通过音乐舞蹈、非遗文化、创意设计等多元人文活动,为两岸青年搭建交流平台,增进了解和情谊。第七届云南茶马古道摄影纪行体验营让两岸青年以摄影为媒介,挖掘古道深厚的文化内涵,领略祖国壮丽的自然风光。“乐越山海 相遇湖南”2025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音乐节以歌为媒、以声作笔,两岸少数民族同胞合作共创,讲好“两岸一家亲”的音乐故事。中国戏曲学院及国家京剧院精选《四郎探母》、《凤还巢》、《花田错》等经典剧目赴台完成6场交流演出,这是继2009年之后,中国戏曲学院再度赴台开展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众多台湾观众共赏民族旋律、聆听中华乐章,近距离感受国粹京剧的独特魅力,在艺术共鸣中强化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
从传统小点到创意美食,从“乞巧”仪式食品到传递爱意的浪漫载体,巧果成为中国传统民俗在当代生命力的缩影。如今,巧果串联起原料供应、模具制作、零售、文旅体验等产业链条,在节日经济升温中释放活力,让七夕的“传统味”与“新消费”形成奇妙共振。(完)
参与新疆交流团的香港青年袁恺亨表示,新疆的魅力不仅在于秀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民族文化,更体现在科技对生活的切实改变。“遥感技术帮助农民提高粮食产量,新能源让偏远地区用上清洁电力,这些场景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科技改善民生的力量。”
作为研究丝路发展的专家,阿万尝试从文化理念出发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他发现,“上海精神”与“一带一路”倡议共同植根于合作互鉴、彼此尊重、共谋发展的理念。这一超越零和博弈的东方智慧,正在亚洲乃至更广范围内引发共鸣。
红薯是喜温的农作物,在夏季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生长最为旺盛。其叶片在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滋养下,会长得又大又绿,鲜嫩多汁。因此,每年夏季和初秋,都是红薯叶采摘和食用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