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旨在对美国“航行自由”相关主张和实践是否符合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是否具备法律基础进行评估。《报告》认为,美式“航行自由”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地缘政治战略,涉嫌以军事力量威胁地区和平稳定、扰乱国际海洋秩序,体现出鲜明的不法性、无理性和双重标准。
始创于1980年的潘氏观赏鱼养殖场位于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关中村,是专业从事高端观赏鱼养殖、销售和科研为一体的养殖基地,也是闽侯县金鱼产业中的龙头。养殖场有2000多口金鱼养殖池,年产高端金鱼近百万尾,俏销海内外。
“金鱼产业是闽侯县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带动农户增收。”据闽侯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林福金介绍,该县于2024年底出台《关于做大做强闽侯金鱼产业五条措施》,从标准化金鱼设施、金鱼品牌创建、金鱼品牌宣传、金鱼产业宣传、金鱼种质资源保护等5个方面推动金鱼产业发展。(完)
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量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精确统计。首先,就藏经洞出土文献而言,法国、英国、俄罗斯收藏较为集中,日本、美国、韩国则较为分散。特别是日本,分别收藏在龙谷大学图书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书道博物馆等18家博物馆或图书馆中,且收藏过程也颇为复杂曲折。如“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是清朝官员李盛铎旧藏。1936年李盛铎之子李滂将其父所藏敦煌文献卖给日本人羽田亨,此后这些文物便一直下落不明。直到2009至2013年,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出版了《敦煌秘笈》,这批敦煌文献的收藏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羽田亨收藏敦煌文献的资金来自大阪制药商武田长兵卫的资助。1945年夏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这批藏品被疏散到大阪武田制药工厂保存,随后又转到兵库县乡间仓库,即武田的“杏雨书屋”。1977年,武田长兵卫把原“杏雨书屋”的收藏,全部交给武田科学振兴财团管理。之后,在各国学者的奔走之下,“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最终公布,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流落他乡的宝藏终于面世。《文物》以此为例,不仅介绍了敦煌文献流失海外后收藏的复杂性,而且还介绍了《敦煌秘笈》的重要学术价值,使读者得以了解统计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难度。其次,各收藏国对敦煌文献的整理编目标准不一。有的国家按号编目,且在同一个大号下面又设若干小号;有的国家则按件编目。此外,敦煌文献除汉文文献外,还有其他民族语言的文献,对这类文献的编目也不尽相同,这也影响了统计的准确性。最后,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并非仅有藏经洞文物,还有从敦煌其他地方所得文物。过去一些研究对此重视程度有所欠缺。缘此,《文物》特别对流失海外的其他文物(如绢画、纸画、版画、纺织品等)作了详细介绍,从而对传统敦煌学研究中偏重追寻藏经洞文物的局限有所突破。
在那段屈辱和备受磨难的岁月中,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拒之门外。电影《唐探1900》里,由周润发扮演的海外华人领袖白轩龄,在美国法庭上用英文痛骂那些高高在上的外国人时,他们终于认识到中国的智慧与立于世界之林的无限可能。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八一宣言》发表和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90周年。
李凌云进一步指出,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也就是说,不管是以试岗的名义还是其他形式,哪怕只是短暂地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力,只要存在用工行为,用人单位就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一旦劳动者在试岗期发生意外伤害,还会涉及工伤赔偿的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