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同时注意到,在供应链安全与粮食自主的战略导向下,中国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创新与农业机械化提升粮食产能,借助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及先进加工技术增强产业链韧性与效率。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1.4万亿斤,同比增长1.6%,标志着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中国对中亚国家实施现代化战略的支持尤为重要。我愿重申,习近平主席在西安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上发表讲话时所强调的,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繁荣、和谐、联通的中亚。在阿斯塔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领导人呼吁要始终秉持,不断发扬光大“中国—中亚精神”,我们认为这与“上海精神”完全契合,并将有助于加强上合组织内部的合作。
1945年6月26日,美国旧金山退伍军人纪念堂,直径11英尺的圆桌上,摆放着从唐人街买来的砚台、有“朱子家训”的墨块和四管毛笔。中国代表顾维钧、董必武等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多家外国媒体报道称:“中国代表用两千年前的书写工具,为现代国际秩序奠基”“这是战火中文明传统的优雅延续”。
不仅如此,还有“软机制”上新。7月,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启动,打破了国网、南网间电力市场的分割。超20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80多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从广东、广西、云南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通道,全天候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实现电力系统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互保。
此后,习近平又立足人类前途命运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主张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该倡议与上合组织所秉持的安全观内核一致,为消弭国际冲突、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从多年电力运行情况看,全国每年用电负荷高于95%的尖峰负荷发生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单纯依靠供给侧建设,投资成本很高,资源利用率也不高。如果能通过分时电价、精准节电等灵活举措挖掘需求侧潜力,在这几十个小时适当错避峰用电,将节约大量资源。
“全球范围内,硬件物理性能持续突破、人工智能实现决策能力代际跃升、数据集与虚拟仿真等支撑技术不断夯实。”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呈现多点突破与协同跃升态势,正处于从实验室技术突破向产业化应用跨越的关键阶段。
“近些年,内蒙古打造的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等重点产业集群备受关注。”于丽娜说,2023年在中国内蒙古与美国洛杉矶进出口商品线上采购洽谈会上,内蒙古与美国30余家企业签约,协议金额约4亿元(人民币,下同);2024年,双方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贸易展洽会上达成3亿元的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