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在寻求全球化进程中更为合理的产业结构。采掘矿产的经验最初来自美国、加拿大的矿产企业,以及欧洲(如西班牙)的石油公司等矿产企业。如今,拉美国家正不断地审慎思考如何与中国的钢铁和石油企业、新能源企业,包括比亚迪等企业之间实现相互理解和合作。当然,其中会有一些中国公司遭遇摩擦或冲突。这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使我们处于非常复杂的国际情境之中。随着过去拉丁美洲关于能源和发展主义思想的传承与演变,与中国企业接触本身已经成为拉美发展历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非常值得我们的思想界去深入把握。否则,这些问题会在未来中企在海外的各种遭遇中不断浮现出来。
报道称,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他收到一份“全面”的国家安全评估报告,认定有必要通过加征关税,来保护美国某种关键工业原料的生产。
此后,“永巨”矢志不渝,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公私合营,合并八家企业,改称阳泉市阀门厂,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制为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再到2021年响应国资国企改革,“落户”阳泉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这家百年国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改力度,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如今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与此同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客观要求”“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粗放发展方式主要依靠投入资源和要素的数量增长,前提条件是资源要素充足供给,国内外市场原有需求规模持续扩大。但近几年国际国内条件都不再支持,对发展的制约效应日益增强。必须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效率提升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内涵型增长。特别是要突破部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围堵,积极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追赶和竞争,依靠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讨论者退回到文化领域后,很多研究文化的工作就变成了重新揭示弱者或微不足道的人,虽然无权,但依然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和抵抗力,发现这些模式就被视为对全球结构的一种挑战。然而,在这种零敲碎打式的状态下,讨论者始终没有回到本应承担政治批判和经济批判的领域。
拉美知识分子也都尝试过,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设想和尝试,甚至有人提出,干脆在生物学或身体方面做一些改变,我们强身健体,是不是也能有所改变?中国知识分子也曾有过这些想象。
魏然:实际上这里面存在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全球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尤其是在苏东解体之后逐渐衰落。特别是在西方,大家就一下子不太敢直接讨论政治领域的核心话题,于是话题退回到了文化领域,逐渐发展成为文化马克思主义。然后你就会发现,政治真的很难讨论,因为一讨论政治,好像立刻就浮现出一些所谓重大政治领域的历史性悲剧或结构性缺陷,仿佛这些错误和缺陷都在讨论前提之中。接着,大家在文化领域就会觉得,好像有很多可以探讨、可以批判的地方,而且显得更加灵活。
“你们这里有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煤层气等能源优势。”“钢铁、焦化、有色、化工、建材等产业也是基本盘。”“建成黄河、长城、太行三条旅游公路,硬件配套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