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不起眼的小超市,早已超越了买卖场所的范畴,悄然成为撬动小镇善治的支点——打扫一次沟渠积5分,调解邻里纠纷积10分,评上“卫生家庭户”积100分……规则写在墙上,更融入了日常。令人惊讶的是,连邻里间的摩擦声,都在这无声的兑换中悄然消减了几分。
建立需求对接机制。高校需主动构建“双向互动”的需求对接机制,推动实践内容与地方发展需求同频共振。一方面,建立常态化需求摸排机制,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专项联络岗位,定期收集地方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实际需求,形成动态更新的“实践需求清单”。另一方面,结合高校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对需求清单进行筛选与整合,将地方需求转化为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实践项目,避免实践内容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此外,应建立“需求—项目—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实践后的效果评估与地方反馈,动态调整实践内容,形成需求对接的持续优化循环,确保实践教育始终服务于地方发展实际。
城市之外,自然秘境成为新宠。“天太热,城里人太多,想逃离城市,亲近大自然,获得打工人短暂的快乐。”8月1日,都市白领林女士和好友自驾来到浏阳市张坊镇溪谷部落,在林间树下喝茶聊天,看孩子们在溪边嬉水。据溪谷部落负责人介绍,虽开业不久,但人气还不错,暑期以来日均接待游客近3000名,成为城里人“躲进自然”的缩影。
作为新进企业,大参林医药以数字化重构医药服务,O2O送药服务覆盖80.38%门店,24小时配送服务强化线上线下融合;“AI小参”智能客服实现查询响应时间缩短80%;借助大数据和AI模型,“大参林健康”小程序精准服务1.8亿人次;智能仓配实现供应链高效协同,十余项数智化项目支撑超万家门店高效运营。
2024年,55万元真金白银的分红落入村集体口袋,茅坝社区和团结村7000余群众首次领取了20元的村集体分红,450个就业岗位如星辰点亮乡村。
建立实践成果转化平台。高校应设立“社会实践成果孵化与转化中心”,构建“筛选—培育—推广”全流程转化机制。在筛选环节,建立多维度评估指标,重点考察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与社会价值,并遴选出具有转化潜力的优秀成果。在培育环节,配备专业导师团队,对入选成果进行深度指导,如帮助完善政策建议的逻辑框架、优化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等。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刘传正介绍,留心观察周边环境,比如山坡、房屋是否出现裂缝、石块掉落,是否有动物异常、树木歪斜、泉水变浑、沟溪断流或突然流量增大,甚至传来轰隆隆的闷响声等异常前兆现象。
根据预测,在短期内,美国消费者可能会看到鞋子价格上涨40%,衣服价格上涨38%。从长远来看,鞋子的价格可能会比现在高19%,而衣服的价格可能会比现在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