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印度就因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被美国和欧盟针对。事实上,印度之所以开始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因为危机爆发后,传统的供应线被转移到了欧洲。当时美国积极鼓励印度进行此类进口,以增强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性。”
“我铆着一股劲儿等锦标赛,只打最后一场。”陈圆将透露,在7月份的榆林,他原本有达标的想法,但是高原的地势条件让他出现了一些高反,最终没有跑进13秒20区间,“其实我今年每一站比赛,状态都很好,但是我只打最后一场,U20田径锦标赛,我打破亚洲纪录也是在最后一场。这一次达标世锦赛,我也是在最后一场完成了目标。”
龙会村的山坡上,成少雄粗糙的手指拂过新绿的药苗。“300亩茅草窝流转,白捡一万五!”他咧开嘴,皱纹里淌着笑意。谁曾想,这些曾荒废的坡地亩产值竟能破万。
地方外语院校是地方高校中重要而独特的力量。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地方外语院校要跳出传统的以语言“听说读写译”为重点的窠臼,正视日新月异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挑战,主动求变、因势而新,统筹跨学科与多语种优势,找到新的发展定位与特色方向,实现自身价值的重塑与跃升。
半月谈记者在河南某县调研时,发现一件怪事:民政部早在2017年叫停的“村章乡管”,竟在当地出现新变种“铁箱锁章”。一些乡镇竟把下辖全部村委会的公章锁进铁箱,村民盖章,需先经层层审批,再找乡镇干部拿钥匙开锁。有村干部吐槽:“乡镇政府把村章锁起来,那么县政府是不是也能把镇政府的章锁起来?”受访基层干部、村民表示,此举是以管制代替治理,用“蛮”办法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不仅违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精神,也不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是南非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也成为中南职教合作的重要内容。近5年来,中企与南非多所院校联合开展大数据、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专业人才培养,培训规模超过1500人次。依托中企在南非承建及运维的风电、光伏等基建项目,中南建立职教领域校企合作机制,不少中企提前“预订”南非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项目实习及派遣赴华进修等形式持续培养南非技术人才。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浙江持之以恒推进文化人才工程,实施高层次领军人才“文杰行动”、青年人才“文新行动”、人才生态涵养“文优行动”,全省入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的文化人才共1000余人次,累计支持培育“六新”青年文化人才培养项目等各类青年文化人才5300余人,并涌现出许江、麦家、茅威涛等一大批文化界优秀人才,形成了高水平文化人才向往浙江、集聚浙江的新局面。
服务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地方外语院校要以系统性改革来破解传统发展瓶颈,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交叉融合机制构建、国际交流网络协同创新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