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不只是诗与远方,更意味着保护与传承。新起点,再出发。要在“保”字上做文章,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在“转”字上动脑筋,用好科技创新力量,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享”字上想办法,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让国际社会通过文化遗产“看”到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共享、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贡献力量。
住民宿、搭帐篷,吃藏餐、涮火锅,策马驰骋、观景旅拍……文旅消费新场景越来越多。雨后,比如县艺术团的演员和游客们围成一圈,带着大家跳起非遗舞蹈,歌声、掌声、欢声笑语融成一片。
“和气一号”作为我国首个“核能供汽”项目,正在上演一出核能“变形计”,将核能从单一发电延伸至工业供汽领域。投产一年来,“和气一号”已经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输送超317万吨的清洁蒸汽,节省碳排放指标46.23万吨。
台特玛湖的“重生”,不仅带来了生态的复苏,也为防沙治沙工作开辟了更可持续的道路。依托流域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若羌县在台特玛湖附近区域探索实施“工程+生物+沙产业”治沙模式,通过在两排草方格间种植酸枣、沙棘、黑枸杞等沙生经济作物,实现治沙与致富的双重目标。
近期,16家中央企业与西藏签署75个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额达3175.37亿元,以及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建设,西藏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宁夏硒砂瓜堪称"硬核"存在。它生长在富含硒元素的砂石土壤中,当地农民在瓜田表面铺设砾石和粗沙混合层,既能保水又在瓜皮上留下独特的"身份标记"。宁夏极大的昼夜温差为糖分积累创造了完美条件,让这些在石头缝里长大的西瓜拥有了出人意料的甜美品质。
如今,站在台特玛湖湖畔极目远眺,碧波连天,湖面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金光,野鸭、棕头鸥等水鸟时而掠过水面,时而隐入随风摇曳、恍若绿色波浪的芦苇荡深处。
据悉,沈阳故宫博物院将继续推进获奖作品落地,让“故宫新意·青春创造”大赛效应持续释放,让传统文化走出博物院,走进千万家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