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野牦牛”脚踏星光,棱角分明的轮廓勾勒着高原生命的雄浑史诗和亘古不变的野性与坚韧;“达果雪山”与“当惹雍错”以天地为笺,雪山的脊梁与圣湖的柔波,书写着尼玛儿女浓浓的乡愁和永恒的寄托;“夏桑马车岩画”在光影中苏醒,凿刻的纹路是时光密码,带我们触摸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脉络;“那仓服饰”在夜空下绽放绚丽色彩,宛如从时光深处走来的诗篇,续写着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牧民与马”在夜色中徐徐而行,这是羌塘草原上最鲜活的生命之歌;“醉美当惹 等您赴约”向世界递出一张承载着历史厚度与生命张力的文化名片。古老传说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视觉盛宴。
“独它尔、弹拨尔、热瓦普、吉他、冬不拉、二胡等乐器我都会做,现在能制作20余种乐器。”努尔冬介绍道。乐器制作十分讲究,以弹拨尔为例,需经过选料、制作共鸣箱、琴体装饰等多道工序。其中,共鸣箱的选料最为关键,必须用整段桑木挖制而成。“桑木纹平滑,木质密度均匀,便于加工,成品率高。做乐器,得用皮肤去感受木纹的起伏,如同乐师弹琴不用拨片,戴上手套就会失去感觉。”努尔冬布满老茧的手掌便是这一信念的见证。
此次合唱周在福州和北京两地举行。已学习中文6年的邱子颉同样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2023年,因参加第22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他在北京和广西体验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2024年,他又赴上海参加两国大学生交流活动。今年,他在福州近距离感知“鼓岭故事”,湿润的天气、美丽的建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想念与向往,和我个人与中国的故事有相似之处,让我体会到跨文化交流的价值。”
记者从国铁集团了解到,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至16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3亿人次,同比增长3.3%。其中,北京往返上海、呼和浩特,西安至成都,深圳至香港等方向客流量较大。
该展中方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郑艳介绍了两幅开箱展品。其中一幅是经典画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870—1873年,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的油画草图。1868年列宾在蒸汽轮船甲板上初次望见纤夫,这次涅瓦河上的邂逅开启了列宾长达五年的创作探索,致力于表现底层民众的苦难命运与精神品格。
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即通过提升货运枢纽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对于降低交通物流成本、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23年7月,西安市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2023年至2025年,聚焦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建立健全枢纽一体化运营机制三大领域,西安市推动实施28个补链强链重点项目。
作为中国药谷“传承精华,绿色新生”创新中药领域的企业之一,北京以岭药业凭借深厚的科研积淀与创新实践,在中医药现代化道路上持续探索。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叶巴滩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谢建国,有着31年水电从业经验。他自2022年起见证了叶巴滩机电安装从厂房开挖到初具雏形的全过程。“目前,两台机组安装进入关键阶段,施工团队在国家规范基础上提升工艺标准,引入座环蜗壳混凝土浇筑在线监测技术,通过实时数据把控安装精度,较传统方法更精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