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介绍,构建现代化洪涝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就是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健全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通过综合运用蓄洪、滞洪、泄洪、排洪等综合措施,增强对洪水的主动调控能力。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优化气象水文监测站网布局,增强雨水情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实现延长洪水预见期和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的有效统一。健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构建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三位一体”的洪涝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增强极端暴雨、特大洪水、重特大险情灾情的应对处置能力。同时,依法加强蓄滞洪区管理和水库库容管理,留出行洪排涝通道和蓄滞洪空间。
2024年3月,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举办首届香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汇聚逾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机构代表和业界人士,共同探讨文化发展的前沿趋势和实践经验。论坛举办期间,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还与全球21家顶尖文化艺术机构签署合作意向书,推动全球文化艺术社群的长远协作。
“带孩子出来边玩边学,比单纯旅游更有收获。”武汉家长李女士的感受,折射出亲子游、研学游的独特魅力。同程报告预测,2025年暑运期间民航国内航班亲子客群出行比例预计达34.7%,国际航线这一比例约为23%,较2024年同期均有所上升。亲子游客流高峰预计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持续约一个月,成为暑期经济的重要支撑。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加强。贵州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线索处理处置工作机制,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经验;推进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世界自然遗产地达4处、居全国第1;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累计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协同推进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经验做法被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向全球推广;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省动植物物种数量和生物丰富度均排名全国第4,贵阳市、赤水市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
7月4日电 国新办4日就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6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唐英年回忆起1980年到新疆喀什见到的情景,目光所及是尘土飞扬的黄泥地,当地居民生活贫乏,半夜有老鼠溜进他所住的酒店房间偷吃面包,“我和太太至今都记得我们满房间抓老鼠的场景”。
据介绍,根据气象监测情况,今年4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2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5%,截至6月13日,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超60天,郑州等10个地市在70天以上;平均气温23.2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8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