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筏型基础”,就是当潮水退至最低水位时,让大量渔船沿着桥梁的预设走向,向水底抛掷大量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堤的矮石堤。这道石堤利用石块的堆叠与沉降,解决了江底松软的问题,形成了桥基。随后,工匠们再利用退潮时辰,用花岗条石垒砌,在桥基上完成桥墩建造。而且,工匠们将桥墩面向水流的方向,砌造成船尖形状,座座桥墩如石船排列,大大减少了水流的冲击。
“票根经济”通过跨界联动,将一次消费变成一串消费链,带动的消费规模十分可观。专家指出,与传统的以旅游景点为中心的旅游消费相比,“旅游+票根”关联到了交通、餐饮、住宿、旅游、文化周边等消费,增加了更多的消费场景,是当前城市促消费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暑期“村超”“苏超”等民间体育赛事火爆全网,其中“苏超”单场上座人数超6万,撬动江苏多场景消费规模达380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以赛兴城”的样本。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雯,我是在东北苦斗了14年,我曾经身经百战血染成袍,我曾经弹尽粮绝,挨过长期的饥饿,用草根、树皮、马皮等充饥……”这封家书是冯仲云写给妻子的,寥寥数字,足以见得抗战期间东北的战士们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
质量强国建设步伐坚实,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质量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十四五”以来,国家层面推动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标志着宏观质量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全国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质量服务网络。五年来,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提高到85.86、81.33、81.62,反映出我国质量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同时,通过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累计实施重点攻关项目4271个,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8万个,有效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质量提升行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同程旅游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受访时称,“票根经济”兴起反映出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要求越来越高,优质文化产品实际上成了优秀旅游产品的“芯片”,这是“旅游+票根”现象兴起的内在逻辑。
盛夏,京郊的阅兵集训点,手握钢枪的空军阅兵队员已在原地伫立了一个小时,纹丝不动、军姿挺拔、目光如炬。一个个排面就像一堵堵墙,组成钢铁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