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安航空积极响应西北民航“为首次乘机旅客送温暖保畅通”活动倡议。据王博介绍,在保障首次乘机旅客方面,团队成员已经得心应手,能够快速、准确找到首乘旅客,记录好座位号,安排优先登机,和乘务长做好交接,并持续优化服务保障程序和措施。
记者在养殖场内看到,一口口金鱼养殖池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一尾尾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金鱼正在欢快地游弋,其中兰寿金鱼最受瞩目。
眼下正值皇冠梨丰收季,瓦窑头村1000余亩梨园里,金灿灿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不同于传统种植,当地创新采用玉露香梨与皇冠梨3:1套种模式,不仅优化果园生态,更实现错峰上市,让“梨经济”持续升温。
第三,口岸通行能力不断提升。比如在2024年,全国的水运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过了43亿吨,比“十三五”末增长了一成;而航空口岸增长超过17%;陆路口岸增长超过19%。便捷畅通的口岸通道让更多“中国制造”加速走向世界,也让更多“全球好物”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更好地服务百姓需求。
1941年12月25日黄昏,香港半岛酒店楼顶的米字旗在硝烟中缓缓降下。中环街头的圣诞彩灯还在闪烁,皇后大道东却已传来日军皮靴踏碎玻璃的声响。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恐惧和忧伤。兵荒马乱,到处枪声不断,普通老百姓拖儿带女,往哪里逃。这个世界怎么啦?他们来不及思索,只有悲伤和愤怒!
工厂化高密度鱼类养殖项目发展势头正盛,朱世龙又有新打算:今年下半年,再投资几百万元,建设养殖项目二期。“我们已争取到了市级的设施渔业改造项目支持。”朱世龙表示,工程预计年底前启动。
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量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精确统计。首先,就藏经洞出土文献而言,法国、英国、俄罗斯收藏较为集中,日本、美国、韩国则较为分散。特别是日本,分别收藏在龙谷大学图书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书道博物馆等18家博物馆或图书馆中,且收藏过程也颇为复杂曲折。如“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是清朝官员李盛铎旧藏。1936年李盛铎之子李滂将其父所藏敦煌文献卖给日本人羽田亨,此后这些文物便一直下落不明。直到2009至2013年,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出版了《敦煌秘笈》,这批敦煌文献的收藏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羽田亨收藏敦煌文献的资金来自大阪制药商武田长兵卫的资助。1945年夏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这批藏品被疏散到大阪武田制药工厂保存,随后又转到兵库县乡间仓库,即武田的“杏雨书屋”。1977年,武田长兵卫把原“杏雨书屋”的收藏,全部交给武田科学振兴财团管理。之后,在各国学者的奔走之下,“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最终公布,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流落他乡的宝藏终于面世。《文物》以此为例,不仅介绍了敦煌文献流失海外后收藏的复杂性,而且还介绍了《敦煌秘笈》的重要学术价值,使读者得以了解统计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难度。其次,各收藏国对敦煌文献的整理编目标准不一。有的国家按号编目,且在同一个大号下面又设若干小号;有的国家则按件编目。此外,敦煌文献除汉文文献外,还有其他民族语言的文献,对这类文献的编目也不尽相同,这也影响了统计的准确性。最后,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并非仅有藏经洞文物,还有从敦煌其他地方所得文物。过去一些研究对此重视程度有所欠缺。缘此,《文物》特别对流失海外的其他文物(如绢画、纸画、版画、纺织品等)作了详细介绍,从而对传统敦煌学研究中偏重追寻藏经洞文物的局限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