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场上的感人故事,如今成为爱国教育课堂上的生动案例。忆往昔,念今朝,英雄的事迹跨越时空,通过更直观、可互动的方式,代代传承。
这项聚焦冰雹天气发生趋势的气候变化研究,由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及美国杜克大学等中外学者组成的合作团队共同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观夫今日之中华,雄姿英发,气象万千。党中央运筹帷幄,率万民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创人间奇迹,开现代华章。神舟探宇,叩天门而问苍穹;蛟龙潜渊,探龙宫而索奥秘。天眼窥星,穷宇宙之浩渺;墨子传书,开量子之先河。高铁驰奔,贯南北而通东西;长桥飞架,越天堑而成通途。经济腾飞,跃居世界前列;创新勃发,引领时代潮流。绿水流淌,青山叠翠,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脱贫功成,乡村焕彩,民生福祉蒸蒸日上。“一带一路”,连四海之友谊;“双碳”宏图,利千秋之福祉。东方巨龙,正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华夏文明,将光耀于人类发展途长。
抗日战争中,各类问题复杂交织。伴随战争的发生展开,一方面,我们党总结抗战以来的教训经验、估计当前和今后战争的态势环境,明确全民族抗战的紧急任务、分析国际形势各种变化,我们从怎么看和怎么办等角度理出思路、提出对策。另一方面,我们党着眼哲学、历史等向度,分析问题产生、矛盾形成、认识发展等内在机理,构建起对问题更深彻的思考和认知。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要“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认真地研究历史”,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眼光向着这种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6]。正是在一系列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对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等各方面动态有了精细把握,为针对性解决难题、形成对策提供了科学指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把作风建设、学习改造、调查研究同正在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党解难题办实事的意识和本领大大提升。时代是出卷人,民族复兴征途上各种难题不断显现,要求必须推动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同时代发展相适应。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问题、走向胜利的鲜活历史中汲取好方法好思路,把明情况、解难题、谋实招、务实效作为工作推进的重要着力点,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呈现新气象。
当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浙江青田籍华侨华人代表受邀参加活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世界福建青年巴西联会会长邱秀华同样记得,儿时祖父常讲起陈嘉庚、司徒美堂等侨领筹款支援抗战的故事。当年,巴西侨界也组建了“华侨抗日救国后援会”,与世界各地3900多个抗日团体一起汇聚成抗战洪流。
乘检阅车,越金水桥,进长安街,习近平总书记的问候平稳而坚定——“同志们辛苦了!”战士们回应如山——“为人民服务!”两声交汇,没有多余的语言,却像一根无形的缆绳,穿越历史的风烟,把1945年的胜利号角和2025年的强军足音,紧紧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