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最动人的力量。一个昔日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东方国家,探索出了一条迥异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孜孜求索现代化的中亚国家而言,从有形与无形的“书”中看到了现代化百花齐放的可能、汲取着“走自己的路”的信心。
该展策展人介绍,展览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既聚焦又多样:聚焦“大漆”这一非遗品类,深度推广大漆文化,在作品中体现“万物可漆”的特性,涵盖生活美学、抽象艺术、时尚潮玩等不同领域;二是传承与创新:犀皮、螺钿、针刻、蛋壳镶嵌等传统工艺通过滑雪板、潮玩、日用品等大众喜爱的作品形式呈现,让非遗有了朝气和烟火气;三是互助与守望:残障人士制作漆艺作品,艺术家、文化博主、潮玩设计师协助提供创作思路,没有帮助者和受助者之分,大家都在共同的艺术创作中获取力量。
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公司总经理马拉巴耶夫表示,习近平主席在峰会期间提到“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提质扩容”,让他深受鼓舞。他说,来自中国方向的货物在无水港换装后,通过铁路西行至里海港口,再经船运抵达阿塞拜疆巴库,然后通过铁路或公路进入欧洲。无水港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愿在‘中国-中亚精神’引领下,继续夯实中亚地区同中国的互联互通,给地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最近,一系列稳就业政策“组合拳”密集落地显效。国家下拨667亿元中央就业补助资金,延续实施稳岗返还、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提高小微企业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授信额度。
2022年的视频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凝练提出“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中国中亚合作成功密码;2023年,西安峰会上,从宏观愿景上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亚提出“四点主张”,就如何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四个坚持”。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首先,“1+6”政策将吸引更多优质科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科创成长层的设立和上市条件的优化,将使更多处于成长阶段、尚未盈利但具有核心技术的科创企业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加速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这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就在峰会当天,我们刚与中国伙伴商定了两个风能项目。”哈萨克斯坦能源企业家扎克普·海鲁舍夫说,“我们要抓住‘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带来的重要机遇,努力推进哈中经济贸易、绿色能源合作,将峰会成果落到实处。”峰会刚结束,海鲁舍夫便开始酝酿新的合作项目,“我们想在从乌鲁木齐到里海的公路上每隔200到300公里建设一个充电站。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用电动重型车辆长途运输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