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是健全城市工作格局、更好形成合力的有力保障。城市经济、人口、产业、空间、生态、文化等多种要素高度耦合,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这决定了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过去一些城市管理是“九龙治水”,造成一些乱象,如画地为牢、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等。有效应对这一情况,要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从过去突出单部门、单领域的工作向多部门、多领域协同合作转变。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就要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要强化系统观念,通过多规合一、跨部门联席会议、一网通办等方式,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壁垒,实现城市空间、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
优化多中心、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体系。现代化城市体系应当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使不同类型城市都有承载力,不同人群都能找到适宜的工作生活空间。为此,要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培育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轨道交通、市域快线和高速公路网互联互通,构建节点清晰、层级分明、互为支撑的城市网络。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围绕特色资源和产业链发展,引导配套产业、公共服务、生活设施向县域延伸,促进县城城镇化质量与人口吸纳能力双提升,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李瀚明进一步分析,西安接近中国的几何中心,这样的地理位置飞国内任何地方都很便利。加上西安产业发达,又是旅游胜地,这些因素让西安国内客流常年处于高位,间接影响了打造国际枢纽的必要性。此外,也是因为接近国内几何中心,西安无论哪个方向的洲际航线,都得使用宽体机。二线枢纽用宽体机飞国际线,往往存在客流不足、上座率不高的情况。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80年前,中国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同各国一道创立了联合国,掀开了全球治理新的一页。80年后的今天,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阴霾不散,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空前突出……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正当其时。践行全球治理倡议,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正确选择,是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必由之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应当看到,只有加力疏通堵点、协同发展、深化改革,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和自我“小循环”,才能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八里庄村多为旱地且昼夜温差大,旱地让西梅根系扎得深,充分吸收地下的营养;昼夜温差大则能锁住糖分,白天积累的糖分晚上不会流失。这种环境正好契合西梅“耐旱喜温差”的特性,因此结出的西梅个大味甜、果形周正、颜色艳丽,成了采摘园的“明星产品”。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城市建设。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红线,严守城镇开发边界。加快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深化推动电力、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健全绿色金融、碳市场和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城市迈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再生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引导市民养成绿色出行、垃圾分类、低碳消费的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绿色发展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