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梦》此前在广州、深圳进行了超前点映,不少观众映后留言直呼被预告片“骗了”。比起血娃巨婴直扑眼前、血池秋千荡出的地狱感,最惊悚的还是电影通过幻视手法串联生活中细思极恐的瞬间,将影片与现实空间勾连,让恐惧感从银幕蔓延至生活,甚至有不少网友留言表示“不敢独处”“反复回想梦中细节”。
“1938年,我出生在(原)成都市永靖街。生下来没多久就遇到日军轰炸。”达朋芳告诉记者,1941年7月27日,“一枚炸弹投在了我家,我当时正在院子里面玩耍。幸好我母亲把我抓得快,不然我也被炸死了,从此之后我也成了残疾人。原本四世同堂同住一处的格局被打破,房子被炸坏,无力修复,一家人只好各奔东西。”
问题就在于此。要让中国抗战成为全球历史的一部分,就必须让二战史从中国抗战开始。实际上,写一本书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你无法将所有内容都纳入其中。但要使抗战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我认为可以引入比较视角(comparative approach)。将中国抗战的数据和模式与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进行比较,越多地建立联系,就越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
在定西高强,农民工和其他职工享受同等待遇。“许多人工作很努力,有的还考了职业技能证书,收入更高。”公司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孙伟雄介绍,公司一线工人超过700名,有八成以上来自农村,其中有近百名来自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5省(区)调拨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亚历克西斯·杜登:绝对太棒了!举个例子来说,我合作过的中国学者裘佩佩在美国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开始了她的学术生涯。她写了一本名为《中国慰安妇》(Chinese Comfort Women)的著作,这是关于慰安妇问题的第一本英文专著。这本书非常出色,因为她能够利用最新的档案资料,尤其是在华北地区系统地采访了慰安妇幸存者。她的研究也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当日本军队进入一个小村庄时,年轻男子往往会尝试反击,或者采取游击战术驱赶日军;而留下来的女孩则常常被日军掳走并遭受强暴。
要想办法激活大学生科普实践场域。截至2024年,全国科技馆及科技类博物馆已达1779个。高校可充分盘活校内外科技馆、重点实验室等空间,设立大学生科普讲解员岗位,支持组建科普社团,通过主题沙龙、实验展演等形式凝聚科普力量,定期邀请院士、青年科研人员分享科研经历,从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中萃取科学精神养分,将科学文化融入课堂内外、校园角落,营造“处处有科普、时时可探究”的浓厚氛围,既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锤炼科普能力,也让科学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