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突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构建。截至2024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了约1.6万公里,其中高铁增加了1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549万公里,增加了约2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增加了3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76万公里,增加1600公里;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2971个,增加了379个;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63个,增加了22个。“十四五”前4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3.3%。
“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也感受到了中国‘温度’”。荷兰路易达孚北亚区副总裁孙咏华说,今年6月公司在青岛启动食品科技产业中心,从签约到拿到土地只用了3个月。从推出一系列经营便利化措施,到加强服务保障、简化相关操作流程,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让外企在华发展得更快、更安心。
稳在哪?首先粮食供给稳定。夏粮是第一季粮食,主要是口粮小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为粮食安全稳住基本盘提供了保障。不过,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要完成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任务,关键看秋粮。目前,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2个多月时间,也是自然灾害多发重发期。夺取秋粮丰收我们仍不能松懈,一手抓单产提升促增产,一手抓防灾抗灾减损失,全力夺取秋粮好收成。
要解决这一问题,放松税收征管并非良策,因为这不仅涉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渎职问题,也影响社会公平,毕竟各地税务机关征管力度不一,将影响企业公平竞争,有违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一是邮政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邮政业业务收入在2020年是1.1万亿元,到2024年实现了1.7万亿元,年均增长11.3%。其中,快递的业务量从2020年的830亿件左右,增长到2024年的1750亿件,年均增长20%左右。邮政快递的规模经济效应持续放大,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收快递已经成为人民重要的生活方式。
当前,中国正支持引导地方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鼓励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在中西部、东北地区异地孵化、转化。
彼时,浙江正处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一些企业因资源约束问题突出,选择到外省投资。浙江省商务厅原副厅长张钱江回忆,浙江省内不乏这样的声音,资本外流、企业外迁,对经济发展不利。对于企业要不要“走出去”、怎么“走出去”,思想并不统一。
标准要求明确标注产品的使用年限及超期使用风险提示。生产者要以自我声明的方式,在产品或说明书中采用清晰的文字或符号标注使用年限及超期使用风险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