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还构建了“三位一体”数字化管控体系,实现生产调控、视频监视、生产调度无缝衔接。依托远程调控整合、分级报警预警、智能移动巡检等七大技术成果,解决了传统管理“看不见、调不准、反应慢”的问题。
收到检察建议书后,县文旅局、镇政府等相关单位迅速组成工作专班,共同研商确定指挥部旧址产权变更、修缮保护方案等整改措施。经镇政府多次与旧址现有住户沟通协商,在妥善保障住户权益的前提下,通过置换补贴方式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县文旅局依法重新核定指挥部旧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立文物保护标识,确定文物保护直接责任人。根据专家对旧址勘查、设计意见,县文旅局编制《八路军一二〇师指挥部旧址保护修缮工程立项报告》,经报请忻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批复同意后,争取了400余万元修缮资金,依法履行招标程序后实施修缮工程。
而在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采菌故事则多了几分“警示”色彩。今年7月,几名外地游客为了能采到更稀有的菌子,偷偷翻越景区护栏,钻进了苍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幸好巡查的执法人员及时发现,对他们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劝返。“像这样的情况,我们主要以教育劝返为主,但如果有人闯进核心区和缓冲区,那就要依法处罚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理市苍山分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至7月,苍山分局已办理违法入山案件33起,罚款总额达4.935万元。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起阳村村支部书记陶朝英介绍,村里充分利用蔬菜大棚资源,规划建设“四季鲜果采摘园”,按照“一棚一特色、四季有鲜果”标准引种优新品种,配套开发“采摘+科普”产业链,丰富农事体验。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5省(区)调拨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针对抗战旧址保护管理不善、面临灭失风险等公益损害问题,检察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方式持续跟进监督,以“诉”的刚性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共同保护好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
目前,陕西古树名木的生境质量持续优化,古树生长态势持续向好,这些“有生命的文物”正以蓬勃的生机,继续书写着与这片土地的千年情缘。未来,陕西将继续科学守护古树,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枝繁叶茂,成为中华文化永不褪色的绿色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