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国的中小民企更加注重打造和巩固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独有特色。吴江明斯克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长明说,凭借“技术门槛+成本优势”,公司的游艇防晒罩面料、医疗用尼龙布海外订单不断。今年1至7月,“明斯克”出口额同比增长逾190%。
记者19日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在海沃机械生产车间看到,从原材料锯切到成品组装,数字化系统智能管控着生产全流程。作为荷兰海沃集团全球最大的多级缸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自卸车液压系统产品占据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该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区域总部,2024年被认定为江苏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通过善用政府帮扶举措,强化技术攻关、优化整合供应链等,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进一步增强了生产经营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今年前8个月,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4%,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1%,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完)
对于“骑士”而言,摩托车是追赶自由的伙伴。而对于重庆,“摩都”也从未熄灭燃烧的“引擎”,它一路“追风”,推动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加速向前。(完)
“全球共有9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2条途经黄河三角洲,因此这片湿地在国际候鸟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表示,目前,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黄河口湿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10家野外监测和科研教学平台,联合开展关键物种研究、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科研攻关,形成了20余项可复制推广的科研成果。保护区正逐步完善“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为实现全域精准高效监管奠定基础。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在大丰港零碳产业园的碳谷管理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区内每家企业的绿电使用数据和碳排放轨迹。园区负责人轻点屏幕,一条条绿色电力流清晰可见:“绿电从这里出发,通过专线直供企业,每一度电都可物理溯源。”这里打造了全国首创的“一对多”绿电直供模式,已吸引BSI、CQC等18家国际认证机构入驻,为企业提供碳足迹一站式服务。吉电绿氢“制储加运用一体化”、岚泽30万吨绿色甲醇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构建“绿电—绿氢—绿醇”综合能源体系。
作为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任务之一,9月18日晚至19日清晨,浮空艇团队在鲁朗开展最新一次“极目一号”浮空艇大气观测试验,搭载3大类共16型、总重量约200公斤的科学载荷,成功升空至海拔5500米高度,通过多载荷协同观测,实现浮空艇从单点采样到立体监测的技术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