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师生在新疆夜空下席地而坐看繁星、谈理想,这画面多美啊!”“还有这张,支教老师躬下身子,为藏族孩子洗头。”“这个也暖心!老师和取得好成绩的孩子们紧紧相拥……”
“林文察是雾峰林家第五代,曾返回大陆做官,受到重用与肯定。”林光辉讲述,林文察之子林朝栋、也是林光辉的曾祖父,中法战争时在台抗法有功,并留下“栋军”,成为日后在台湾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一支主力。林祖密(林光辉的祖父)不愿接受日本殖民统治,放弃家产,向殖民当局提出退籍,成为1911年后台湾同胞恢复中国国籍第一人。
经他帮助,许多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出了大山。残障少年小宇(化名)至今记得,胡叔叔送他的第一双运动鞋。“鞋底刻着‘逆风飞翔’。他说我和他一样,都是追光的人。”小宇说。
所谓微专业,是指高校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外,围绕某个特定领域、方向或素养,提炼并开设的一组课程。微专业早已不是高校零散的自选动作,如今已上升为整体性扩容的国家行动。目前,微专业以小学分、高聚焦的灵活特质,为不少毕业生就业加分助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6至10岁和10至19岁网民达1.85亿,占比16.7%。作为网络空间的“原住民”,他们已与网络深度共融共生,其数字化生活程度日益提升。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全国人大代表倡议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一段时间以来,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带来的“成长烦恼”,如视力下降、睡眠障碍、肥胖率攀升等现象也引发广泛关注。如何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新一代数字公民?构建家庭为基点、学校为主线、社会层面为基本支撑的协同育人体系或是一条合适路径。
不少媒体用“始于足球,成于文化”“始于龙舟,不止龙舟”来形容这些赛事,点出其本质是文化载体、文化舞台,即以体育之名唱好文化大戏。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帮扶成效:截至目前,“提质强链出海”工作已覆盖全市29家电动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收集企业帮扶需求48条,培训企业技术人员80余人,开设电机及控制器、电磁兼容性等学习项目44项。协同技术机构筹备开展针对欧美、东南亚等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的合规准入培训,推动建立电动摩托车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提升“重庆造”电动摩托车的影响力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