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有记者问,近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沉渣泛起,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冲突和挑战也更为复杂。中方对消除文明隔阂、促进文明互鉴交流有哪些立场和主张?
习近平主席同各国领导人深入战略沟通,面向各国人民开展友好工作,深入阐释和平发展之理、合作共赢之道、“同球共济”之策,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这样的“光伏+”模式,正在内蒙古大地上多点开花。在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阿拉善的“沙戈荒”地带,“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的“光伏+治沙”模式,让沙漠逐渐披上绿装;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光伏区与边缘锁边林筑起两道“生态屏障”,既挡住风沙、治理水土流失,又守护着黄河安澜,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光伏长城”。
与此同时,上海持续推进绿道建设,初步形成健康、多元、互通、易达的都市绿道休闲网络,全市绿道总长度达到1998.81公里,立体绿化总面积达到518.16公顷,全市公园绿地服务均衡性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好麦特尤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及其在全球治理语境下的应用,包括对上合组织发展带来的启示。在他看来,“和合”理念强调和谐、包容与共生,为构建和谐的国际秩序提供了哲学指引。
如何进一步深化成员国间的文化交流互鉴,是上合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卢金看来,上合组织汇聚了中华、印度、伊斯兰和欧亚文明,为各国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提供了平台,也为推动不同文明携手发展树立了积极范例。
2023年,伊朗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好麦特认为,这是伊朗融入多边合作框架的重要里程碑,在多领域带来重要发展机遇,助力伊朗进一步以发展促稳定。同时,伊朗的加入增强了上合组织的影响力、经济活力和多边主义立场,有助于上合组织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台湾青年张玉明应景地吟出诗歌。她笑着说,牛郎织女一年一相会,两岸青年却不需要这么久才能见一次,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活动,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