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器私用,将地质调查、矿产开发等权力作为敛财纳贿的工具,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项目承揽、矿权审批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今年晚熟‘桂味’荔枝特别清甜爽口,每斤售价6元至8元(人民币,下同),刚采摘上市就成为‘抢手货’。”从化太平镇青年果农江伟宏说,他的农庄除种植桂味荔枝外,还种植多个优质品种荔枝,近期每天都采摘近千斤荔枝上市,同时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采摘“抢”鲜。
中国裁判文书网今年6月发布的安徽省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二审生效判决显示,2024年2月17日,汪某某作为兼职“骑手”受雇于歙县某某公司从事送餐员工作,为“美团外卖”提供订单配送服务。2024年2月26日22时02分许,汪某某经歙县某某公司指派在驾驶电动两轮轻便摩托车前往送餐途中,与酒驾的轿车发生碰撞,汪某某受伤。交警部门认定汪某某在此次事故中无责任,但保险公司仍以“汪某某无证驾驶机动车为由”拒绝赔付。汪某某将保险公司诉至法院。
北京6月27日电(查志远)6月27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内河亿吨大港已经达到了23个,是2012年的2.3倍。
随着文化与科技融合机制不断健全,文化企业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持续增长。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规模以上文化企业R&D人员47万人,增长2.6%;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文化与科技融合有力促进了新型文化业态快速发展。2024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66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增速快于全部文化产业5.3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对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7.9%。其中,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3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带动作用较为明显,拉动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0.1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消费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商品消费更新换代步伐加快,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康养等服务消费快速发展,入境消费、国货“潮品”消费、数字消费等消费新亮点不断涌现。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五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直达消费者的补贴约1.75亿份。绿色、智能、高品质产品加速走入千家万户,新能源汽车、绿色小家电等消费升级类产品表现亮眼,推动相关制造业企业升级。节假日期间,家庭聚餐、“跟着电影去旅行”、跨界研学游、健康运动等服务消费快速发展,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模式受到欢迎。随着签证政策优化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在全国推广后,境外旅客可在购物时直接领取退税款,提升了外国人购物意愿,不少重点商场的外国游客消费意愿显著增长。融入中国文化、科技、艺术等元素的一批国货“潮品”品牌受到消费者青睐,国产商品知名度明显提升。
常文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铁山港区某工程项目负责人,在为工地食堂线上申报许可证时,出现账号异常问题,他便拨打了12345热线。铁山港区市场监管局了解情况后,很快排除故障,3天内为常文国办好了证件,同时对系统进行调试优化,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在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方面,黎安试验区锚定国内外知名高校,加快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中外高水平院校集群化发展格局;采用“大共享+小学院”模式,协同整合物理空间与教学资源,各入驻高校共享图书馆、教学楼、食堂等公共设施,同时专享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办学规划建设的专项教学科研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