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刘妮介绍,今年5月至7月,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者已超63万人次。今年,该馆将在香港、北京等地举办有关抗战主题的展览。“我们从国际视角重新审视80多年前的东方主战场,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独特贡献。我们希望让世界听到延安的声音。”(完)
1941年春,200师奉调安顺休整驻防,离乡10多年后,柳树人随军回到家乡。1942年初,柳树人与一位家乡女子喜结连理,只是新婚不久,200师便奉命远征缅甸,柳树人随军出征,未有子嗣。临行前,他着便衣与妻子及兄嫂合影,拍摄的一张照片成了他留给家人最后的纪念。
从机遇看,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引擎。截至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麦肯锡2025年报告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非洲每年带来610亿至1030亿美元经济价值,显著提升农业、医疗、金融和教育等领域的服务效率与可及性。
当地已紧急避险转移安置23户58人。目前,当地正全力搜救失联人员,转移避险、善后处置等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福建省泉州市工信局副局长陈传芳介绍,泉州通过市县两级推动企业开展“三品”活动,鼓励企业开发新品种、引进新技术、采用新工艺为整个消费品工业孕育发展动能。(完)
未来已来!自动走到充电站前,双臂弯曲,取出嵌入身后的电池块,再装入新电池,全程最多耗时3分钟……日前,优必选宣布,其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学会了自己换电池。
“上海书展是我国年度重要的图书新品首发地,也是面向个体读者的阅读风向标。”谈及上海书展的“首发传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权衡如是说。
以“价值涵育”引领项目设计,筑牢“大思政课”的价值内聚力。项目式实践的核心在于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具象的行动载体,通过精心设计实现价值认同的深度内聚。一是项目主题聚焦价值内核。项目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将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和卫国戍边等重点领域的现实问题嵌入“选题、设计和实施”的项目全流程。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使命担当的理解。二是项目情境承载价值体验。项目式实践超越传统实践的“体验式学习”局限,坚持“真问题、真场景、真解决”,通过创设项目情境,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悟”,有效打通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跃迁的梗阻。三是项目反思促成价值内化。将结构化反思机制贯穿于项目全周期,引导学生持续追问“为何而做”“为谁创造”“价值何在”。这种主体性的批判反思,将外在的价值规约内化为个体的信仰体系,形成“实践体验-价值澄清-行为固化”的闭环,最终筑牢学生的信仰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