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村貌在改变,农业产业在发展。2019年,后岩村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党建引领,发展食用菌支柱产业,并建设了一批食用菌标准化菇房,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产业,带动全村农副产业销售,探索了一条以乡村旅游带动富村、以产业富民的新路子。
过去,观众走进剧场,沉浸在舞台的魔力中,演出结束便匆匆离去。而如今,剧场正成为一个开放的空间,它不仅是内容的生产者,更是情感的连接点和消费场景的延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票根经济”的兴起。一张小小的票根,不再只是入场凭证,而是开启城市文化探索的钥匙。在上海,许多实践正在展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友邻计划”,让观众与安福路上的咖啡馆、花店、餐厅建立起联系;音乐剧《SIX》(《六个皇后》)的“皇后巡游地图”,让淮海路商圈沉浸在一片紫色氛围之中;《不眠之夜》则凭借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带动了所在商圈的人流和消费。
旅游规模的扩大得益于两国政策的支持。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元首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早在2012—2013年,中俄就互办了旅游年。2024年5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共同出席2024—2025“中俄文化年”开幕式,中俄旅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9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外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外国游客在华办理住宿登记、支付、通信、获得语言服务等方面的便利度显著提升。两国航空公司还通过加密部分航线、提升航班频次以满足两国旅客出行需求。据俄方统计,2024年10月底至2025年1月底,中俄间固定航班执飞班次达4600余次,平均每周380余次。签证政策、入境管理、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等一系列利好,令双向人员往来通道更加顺畅。
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伊万·奥夫相尼科夫说:“我从抖音知道这个活动,第一次参加河灯歌节非常开心。”现代科技的精准操控与千年民俗的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引得国内外游客与市民惊叹不断。
从空间分布看,北京、天津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多1倍至2倍,仅河北西南部、山西西南部局部地区降水偏少。在气温方面,监测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平均气温达24.8℃,位列1961年以来历史第四位。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增长。1-7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7756亿元,增长6.8%。其中,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7509.7亿元、6268亿元,增速分别为3.4%、12.6%。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10253.3亿元,增长8.6%;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7502.7亿元,增长4.6%;顺差2750.6亿元,比上年同期扩大482.7亿元。
武术早已成为游客脑海中的“时光邮票”,吸引他们前来峨眉山兑换“专属记忆”。美国游客Brad Podray正和他的朋友一起,模仿着中国武术的样子,拍摄着一条短视频。他听闻峨眉山顶有武术表演,毫不犹豫地决定前去,“中国功夫表演,为什么不(去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