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又称“乞巧果子”“榼饼”的节令食品在山东、江苏、浙江等多地一直十分流行。在以“胶东花饽饽”闻名的烟台、威海、青岛一带更是制作历史悠久,制作工艺中还包含手工雕刻果模等非遗技艺。
1944年春末,他偶然看到一则招考翻译人员的启事,尽管学历条件不符,他仍填写了登记卡。出乎意料的是,几天后便接到通知,持介绍信去参加考试,当场被录取,次日即往“东南干训团”译教队报到。
中国煤矿文工团成立于1947年东北解放区,是国家级艺术院团中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2005年,加挂了“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的牌子。2018年9月,转隶到文化和旅游部。
近年出现的一些作品,正尝试有所改变突破。国家大剧院的原创儿童歌剧《真假阿凡提》,以孩子们熟悉的民间英雄为主角,通过真假对照展现智慧与愚昧、善良与自私的对立。剧情中真假阿凡提斗智斗勇,舞台上既有幽默的动作与音乐,也有发人深省的情节设计。导演巧妙运用夸张造型和空间调度,让寓言故事中的人物生动立体,情节新奇有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理解了诚信与正义的重要性。
不过,实习也让很多在校生有机会看清心仪岗位的真实样貌。一次次实习,就像一次次低成本试错,避过的雷,祛掉的魅,都让年轻人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目标与定位,勾勒出将要选择走的路。
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德国人约翰·拉贝同其他在华国际人士共同组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约翰·拉贝被推选为委员会主席。在华生活多年,约翰·拉贝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当战火蔓延,他拒绝独自撤离南京。在危急时刻,他坚定地表示,要对那些为他工作的朋友负责,即便付出生命也绝不抛弃他们。“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庇护所。约翰·拉贝根据这一经历写作的《拉贝日记》,是记录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习近平主席曾高度赞扬约翰·拉贝的义举——“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
“两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进会”专案负责人王荣平表示,该计划已连续多年举办,致力于为香港青年搭建学习与探索的平台,分享会既是对交流成果的总结,更是对青年们家国认同的深化,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香港青年到内地实践的价值与意义。
“一家企业的底色永远是人,追觅的一切,在于相信人、投资于人”,俞浩认为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公司一路走来的真实体会,来自实验室研发人员、一线流水线工人的体会,企业不仅要实现商业成功,更要成为员工实现梦想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