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回国的南侨机工中,有的放弃了海外待遇优厚的职业回国;有的年仅十七八,却虚报年龄才够条件回来;有的惜别未婚妻,约好胜利归来再相会;有的毅然别妻离子报效祖国;有的因家长不同意,则改名瞒着家庭秘密参加机工队伍;有的甚至女扮男装,一心只为救国……
谈及如何将“资源”变“流量”,邓爱民建议,湖北应整合资源、串线成链,推出“荆楚文化线”“鄂西生态线”等主题线路。针对年轻群体、文化爱好者、国际游客等不同客群推出多元旅游产品和海外定制线路。此外,湖北可借助武汉马拉松、世界武当太极大会等文体活动提高国际曝光度。(完)
秋风起,鹬鸟归。白露过后,阵阵海风拂过江苏盐城黄海湿地,大量鸻鹬类水鸟在广袤的滩涂上无拘无束地觅食休憩,生态摄影师李东明开始忙碌起来,扛着“长枪短炮”追逐鸟儿。
丁红山还记得:“刚种棉花时,家里种30到40亩地,七八个人天天忙。现在不仅棉花品质越来越好,100多亩地的采收只要十来个小时就能完成。”如今,丁红山的棉田每年亩产约500公斤,纯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
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每年吸引约3万名“洋弟子”前来学习武当武术,体验武当文化。湖北宜昌的长江三峡“两坝一峡”旅游航线汇集了西陵峡、葛洲坝、三峡大坝等峡谷风光和水利奇观,成国内外游客的热门选择。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织布的梭却在实际生活中逐渐退场。收集2.3万个梭的传梭博物馆馆长郑芬兰,十几年前受邀在浙江省文化馆办展,意识到她经年的“寻梭之旅”缺少影像记录资料,而捐赠梭的很多手艺人已经离开人世。“郑馆长认为,很多手工艺的根在乡村,记录中国传统纺织手工艺是一个很急迫的事情。”傅梦帆说,成立传梭博物馆,想连接的不是各种梭子,而是人和人、人和乡村的故事。
这些分为红色根脉、非遗技艺、乡村记忆等15个类别的乡村博物馆,组成一张浙江乡村的“活地图”。日前,由浙江省文物局报送的“‘乡村(类)博物馆’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项目,获评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
当天有大批美国民众一早来到动物园给“青宝”庆生。“青宝”从内场走出后,先在院子里“巡视”一圈,之后来到餐盒边,吃起里面的食物。最后,“青宝”在“生日蛋糕”边坐下,享用美味。在吃完生日餐后,“青宝”爬到树上小憩。众多民众惊呼“太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