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被称为“黑色圣诞节”的日子里,港督正式宣布向日军投降,香港落入日本侵略军手中。日军封锁香港至九龙的交通并实行宵禁,大肆搜捕爱国人士和抗日志士。
8月25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海关守护国门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成就。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在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货值41.5万亿元,体量全球最大,安全稳定可控。
去年以来,为提振消费,国家推出了大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通过财政补贴鼓励汽车、家电等产品的更新换代,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在此基础上,快手电商还加大了国补商品的补贴力度,实行国补与平台双补贴政策,并通过开辟专属国补商品入口,为国补直播间提供专属流量激励等方式,推动国补政策高效落地。
“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在游击队员的护送下,何香凝、柳亚子在广东安全登岸,何香凝感慨地写下了《日寇侵占香港后回粤东途中感怀》一诗。柳亚子则写下了《流亡杂诗》,“劫余仍遣同舟济,揽辔中原共死生”,抒写共产党人和游击区军民、文化人士、爱国民主人士的舍生忘死,肝胆相照。
“80多年前,马来西亚南侨机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奔赴云南,帮助打通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这些佳话至今仍在中马两国人民中广为传颂。”
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首次将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纳入教育学类,山东女子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获批该专业的两所院校。
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量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精确统计。首先,就藏经洞出土文献而言,法国、英国、俄罗斯收藏较为集中,日本、美国、韩国则较为分散。特别是日本,分别收藏在龙谷大学图书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书道博物馆等18家博物馆或图书馆中,且收藏过程也颇为复杂曲折。如“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是清朝官员李盛铎旧藏。1936年李盛铎之子李滂将其父所藏敦煌文献卖给日本人羽田亨,此后这些文物便一直下落不明。直到2009至2013年,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出版了《敦煌秘笈》,这批敦煌文献的收藏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羽田亨收藏敦煌文献的资金来自大阪制药商武田长兵卫的资助。1945年夏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这批藏品被疏散到大阪武田制药工厂保存,随后又转到兵库县乡间仓库,即武田的“杏雨书屋”。1977年,武田长兵卫把原“杏雨书屋”的收藏,全部交给武田科学振兴财团管理。之后,在各国学者的奔走之下,“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最终公布,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流落他乡的宝藏终于面世。《文物》以此为例,不仅介绍了敦煌文献流失海外后收藏的复杂性,而且还介绍了《敦煌秘笈》的重要学术价值,使读者得以了解统计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难度。其次,各收藏国对敦煌文献的整理编目标准不一。有的国家按号编目,且在同一个大号下面又设若干小号;有的国家则按件编目。此外,敦煌文献除汉文文献外,还有其他民族语言的文献,对这类文献的编目也不尽相同,这也影响了统计的准确性。最后,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并非仅有藏经洞文物,还有从敦煌其他地方所得文物。过去一些研究对此重视程度有所欠缺。缘此,《文物》特别对流失海外的其他文物(如绢画、纸画、版画、纺织品等)作了详细介绍,从而对传统敦煌学研究中偏重追寻藏经洞文物的局限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