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国,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通过援建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推广中国成熟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技术及模式、开展沙尘暴监测与早期预警合作等举措,深度参与蒙古国“十亿棵树计划”行动;在哈萨克斯坦,中哈合作开展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双方共同编制技术规程,建成23公顷生态屏障试验示范基地,推广应用面积达1万公顷……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积极同上合组织各方分享技术和经验,携手开展荒漠化治理。
阿勒屯古街于2023年成功入选自治区“非遗集市”和夜间经济示范街区。近年来,随着哈密市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这条充满民俗风情的古街人气持续攀升,大批游客被其文化氛围与烟火气息吸引前来打卡。商机也随之涌现,不少商家选择在此落户,本地人王芳便是其中之一。
记者观察到,身着警服、形象端庄专业的AI主播,依托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及图像处理技术,在全天候新闻播报、政策解读基础上,更以多样化形式深耕普法宣传领域,将校园安全、交通防范、反诈宣传等普法重点工作融入日常传播,成为群众身边的“智能普法专员”。
“像常见的酒驾、小偷小摸等符合条件的情况都可能实行社区矫正。”在酒泉市肃州区综治中心,肃州区司法局铧尖司法所所长在“肃州法治直播间”向广大网友“解锁”社区矫正“密码”。
在黄骅市档案馆馆长宋建新的指引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一张曾经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照片。照片上,一位妇女站在中间,两名女孩、三名男孩环绕身边。
24岁那年,她卷着铺盖回了饶河,没再碰美容,瞅准县城没大烧烤店,东拼西凑搞创业。“我家就这点好,父母不扫兴,不管我做什么决定,他们都无条件支持。”
良好的营商环境,更是深圳吸引年轻人的“强磁场”。民营经济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民营企业家堪称深圳的“土特产”。从早期的电子信息产业,到如今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无数创业者在深圳白手起家,创造出一个个商业神话。
今年以来,绍兴市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数字化平台,对7300余名本地毕业生开展帮扶;已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290余场,达成就业意向4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