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郭强平一直带领连队官兵战风雪、斗缺氧,坚守在巍巍高原。连队合成转型面临的考验诸多,体系练兵、高原驻训、实兵对抗演练……感受到“本领恐慌”的郭强平带领全连官兵进战位、研战法、精武艺、强技能。在冻土遍布的驻训场,他白天带队构筑掩体、冲坡夺点,晚上加班撰写高原课题研究教案。郭强平带领官兵攻克多个瓶颈问题,探索出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训练路子,连队许多“六边形战士”冒头露尖,涌现出一大批精武尖兵。
2006年,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4月6日,历时10余年,2000余万字的《玛纳斯》(汉文全译本)首次发行。相较老一辈玛纳斯奇,青年玛纳斯奇开始尝试用国家通用语言演唱。闻着油墨香、摸着“玛纳斯”3个烫金大字,玛纳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眼眶微红。他知道,从此玛纳斯可以被更多人认识、了解。
拉哇水电站泄洪系统,“15米×24米”的溢洪洞断面如巨龙蛰伏,43米每秒的流速足以粉碎石块。何瑞良推动的“一仓一总结”等措施,让泄洪系统混凝土持续呈现“镜面”效果,地下厂房更提前5个月完成开挖。面临高原双站同建的人手紧张难题,他牵头开发的“拉哇云智能建造系统”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控,无人碾压机群协同作业,通过钢轮振动数据实时评价坝体质量,将堆石坝孔隙率精准控制在17.5%,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提出即时零售的发展,有三种驱动力量。当前高教育群体注重即时性、便利性消费,是核心需求驱动;同时,供给端技术突破,如冷链仓储;加之政策层面上,对数字化发展的支持。
“这两个均等化,使得中西部地区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再仅以GDP衡量地区发展水平,而是以综合发展质量评估,并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回报机制,形成一个新的系统发展逻辑。”郑新业说。
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史诗玛纳斯传唱千载。它讲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率领柯尔克孜人民抵御外侵、守护家园的传奇故事。这部比荷马史诗还长十几倍的鸿篇巨制,不仅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化百科全书,更以鲜活的人物、磅礴的叙事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在与中国相邻的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同样广为流传,成为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民心相通的生动注脚。
经过分析,团队把目标瞄准了引力波事件GW190814。该成果论文第一作者杨舒程博士介绍,GW190814里的两个黑洞的质量大小相差近10倍。这么悬殊的组合可能是它们曾和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组成“三人组”,在彼此的引力拉扯下越靠越近;也有人认为它们诞生在活动星系核的吸积盘里,被周围其他致密天体的引力推搡着慢慢靠近,最终并合。
为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开始对玛纳斯史诗进行大规模搜集记录、翻译出版及研究工作。居素甫·玛玛依,是当时唯一能完整演唱玛纳斯的民间艺人。他演唱的玛纳斯史诗,对结构、语言进行了必要加工,总计23万余行,是目前世界上内容最完整、结构最宏伟的唱本,从头唱到尾要一年多时间。经过30多年努力,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8部玛纳斯史诗内容,于1983年全部记录到纸上,1995年全部出版。史诗从口头转向文本,从活形态走向固定文本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