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宏坤介绍,推进用电营商环境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用于评价用电营商环境的主要指标就是“获得电力”。简单地说,“获得电力”就是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衡量从申请用电到最终用上电贵不贵、快不快、好不好。2020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在全国范围推进“获得电力”改革工作。经过各方近五年共同努力,我国基本实现了“三零”“三省”服务全覆盖,即低压用户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高压用户用电报装“省时、省力、省钱”,累计为用户节省办电投资超过3000亿元,全国用电营商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获得电力”已经成为我国供电服务领域的金字招牌。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本质上是打破科技与产业之间的壁垒,以二者的双向互促实现生产力质的跃迁,并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再平衡。有人形容,科技创新是“源”,产业创新是“流”,两者深度融合方能汇成新质生产力的江河;也有人比喻,科技创新是“点火器”,产业创新是“推进器”,两者深度融合才能点燃新质生产力的引擎。这些形象的说法都说明:促进两者深度融合,就要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打通“科技发现、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环节堵点,形成“创新供给、市场反馈”的内在闭环。深度融合的核心,是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对接,其基础是增加高质量创新供给,关键是强化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并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途径是完善“中试服务”体系和技术转移体系,健全企业共享科技设施机制,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共享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实现有效转化。
曾几何时,传统节日被贴上“吃顿好的”“放天假”等标签,让年轻人觉得端午节无非是去超市买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然而,今年端午假期,当龙舟赛变成水上版“速度与激情”、包粽子升级为亲子非遗课堂、博物馆里编钟遇上摇滚乐,传统文化瞬间鲜活起来。广东佛山叠滘龙舟的“甩尾漂移”视频刷屏社交媒体,网友直呼“比F1还刺激”;嘉兴的粽子作坊里,孩子捏着糯米问“屈原是谁”,家长顺势讲起《离骚》,这比课本说教管用十倍。
十二届四川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有多个重要议题,包括“学习中央科技委员会有关会议精神”“审议《省委科技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
据了解,近年来,公安机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盯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区域,连续组织开展“昆仑”系列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打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犯罪、打击长三角地区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犯罪等区域会战,以及黄河流域非法采砂、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犯罪活动打击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入。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将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发布20项措施稳外资,包括落实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新增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领域条目。
闹布才仁是一名生态管护员,每月他都要抽出一周时间回唐古拉山巡护草场。“距离虽远,但我们不觉得苦,守护好我们的家乡、大家的江源,是很幸福的事。”闹布才仁说,“经过这么多年的精心保护,这里的水变清了、草长高了,巡护中碰到野生动物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