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文化表现形式创新、技术手段迭代更新以及游客对文化体验深度需求的不断提升,沉浸式文旅演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旅新业态受到广泛关注。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指出,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邮轮、大巴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历经数十载探索,“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已成为文旅消费新风尚。沉浸式演艺为何能点燃游客热情,频频“出圈”?面对新的机遇,其又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光明日报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沉浸式文旅业态研发与成果转化课题组,系统分析了全国典型性、创新性的沉浸式文旅演艺项目,以期为我国沉浸式文旅演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一网’通查、‘一键’匹配、‘一秒’推送,企业确认申领意愿后,就启动了政策兑现程序。”贾慧勇说,如今的“免审即领”改变了过去企业先申报、各级层层审核把关的繁琐程序。
当前暑期旅游旺季叠加持续高温天气,云贵川等传统避暑胜地迎来客流高峰,热门景区门票销售紧俏。然而面对上百元的门票价格,一些年轻人选择了购买低价票走“捷径”,却不知落入消费“陷阱”。
“95后”数字游民Yaya之前在上海工作,2023年7月来到余村。除了兼任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小客服、社区接待讲解员,2024年起,Yaya又解锁了一个新身份——“余村全球合伙人”之一。这是余村的一项招募计划,细分为研学教育、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林产业、数字经济、绿色金融、零碳科技、健康医疗8个类型,向全球发出共建未来乡村样本的“英雄帖”。
各自立足超大、特大、中、小城市特质,发展方式方面,可在居民生活质量、幸福感提升上下功夫,以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最大满足;城市资源利用方面,应提高土地、能源、产业结构等使用效率,以实现城市建筑、产业等结构的适配、优化为最佳方式;发展动力方面,挖掘和激活历史文化、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特色资源,在赓续文脉的同时以形成竞争优势为最好绩效;城市品质与治理方面,可建设与治理并重,通过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交通秩序等,以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最终追求。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据天气部门预报,6月24日之前,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面对当前世界的不确定性,中国的稳定发展意味着信心与机遇。”马来西亚丝路之友俱乐部主席黄振隆表示,无论是通过进口带动区域出口,还是以开放姿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绿色转型、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国都已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