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回顾八十年前那场全民动员的伟大战争,既有中流砥柱坚强巩固的领导支撑,也有持久抗战正确战略的坚定实施;既有前后方广大民众的组织配合支持,也有和平正义国际力量的帮助支援。正是这些汇聚起来的点滴努力,推动抗日战争向着主动和胜利方向累积和跃变。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纵深,深入总结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应变局化危局开新局具有深远启示意义。
2022年10月,《腾冲往事》在刘朝侃精心打造的云南腾冲4D秀·皮影戏院正式上演,每天演出4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过道里也站满了人,就连年仅5岁的小朋友也能聚精会神稳坐50分钟观看整场演出。
此次展览集中展出抗联将领赵尚志、许亨植、冯治纲使用过的手枪、“金剑啸主编的《大北新报画刊》”“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一·二六指示信》)”等12件国家一级文物,“东北抗联七星砬子兵工厂枪支制造车间使用过的机床手摇轮”“李延禄使用过手章”“延方抗日救国总会使用的印台盒”等6件国家二级文物,以及71件国家三级文物,以重量级文物资源构建差异化展览优势。
“这把大刀刀锋上斑驳的缺口,都是当年战场上拼杀留下的印记。”纪念馆内,讲解志愿者的声音洪亮,前来参观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师生们专注地看着一件件馆藏,思绪被拉回到峥嵘岁月里。
“抗战时期,在通往外部的交通线几乎完全断绝的情况下,抗战国际援华西北交通线一度成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刘向晖说,大批援华物资源源不断经新疆转运至抗日战场,在中华民族最危急时刻构筑起一道“生命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巨大的保障和支持。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曹嘉玥、黄扬)9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并进行工作访问的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
在湛江赤坎,抗战老战士徐师达与家人一同观看九三阅兵直播。97岁的徐师达1928年6月出生于广东化州,1945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他曾担任地下游击小组的交通员,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送信。抗战胜利后,担任湛江电影机械修配厂厂长等职务,为粤西地区电影放映事业贡献了青春与智慧。当铿锵有力的步伐声响彻云霄,当一支支威武雄壮、装备精良的现代化方队在荧屏中出现时,徐师达十分激动,他立即抬手敬礼,并饱含深情地说:“我感到,我们的祖国非常伟大!”
记者调查发现,号称具有科技含量的指纹水杯也频繁出现打不开锁、充不进电等各种故障,长期使用带来的难清洗、漏电等问题也受到不少消费者质疑,有时候为了“防护”反而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