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上,俄罗斯艺术家举办的音乐会精彩诠释了中国音乐舞蹈作品,为展览增添了灵动之韵。古琴曲《阳关三叠》《湘江怨》等,演绎了琴箫跨越千年的对话;舞蹈《莲花舞》《孔雀舞》如同“脚尖上的丝路”,将中国民族舞的神韵呈现给现场观众;莫斯科音乐师范大学声乐系学生献唱的俄罗斯歌曲《我凝望碧蓝的湖泊》等,则以斯拉夫民歌与中国传统艺术遥相呼应。
为发挥微短剧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的积极作用,防止在涉抗战微短剧中出现低级红高级黑,广电总局发布管理提示。
南京公交集团运营服务部部长 钱宗强:5月1日我们用了一条线进行试点摸索,这条线在50公里左右,六合的农特产品比较丰富,市民经常开车到六合乡镇游,会购买一些农特产品。我们当时考虑通过顺丰快运过来,市民当天买当天就能到达。
与此同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创作了电视剧《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八千里路云和月》《风与潮》《反人类暴行》,纪录片《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心安何处》《东北抗联》《正义之战》《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国对日战犯审判》《和平力量》、微短剧《马背摇篮》《怒刺》《延乔兄弟》《燎原》等一批纪念抗战胜利主题的优秀视听作品,从7月中下旬开始,在电视大屏和网络视听平台陆续与观众见面。
“黄河浪涌,奔腾向东方;国家战略,指引新方向;新阶层力量,汇聚在身旁……”近日,“寻美河南——同心出彩·幸福黄河”主题活动走进母亲河畔的三门峡市,参与活动的网络大V高山青创作的一曲《同心出彩,幸福黄河》之歌,激发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共鸣。这是“寻美中国”系列活动的一个场景。从2021年启动至今,以美为名,来自不同领域、地区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汇聚到一起,他们走遍大江南北,共同描画出新时代发展的“美意”。
此外,高寒缺氧对人的体能是极大考验。同样的工作,在高海拔地区常常需增加一倍人手。2023年10月,风雪来临,风电项目施工还未结束,风机吊装实行“三班倒”,项目管理人员却没有多余人手轮换,田江伟和同事们曾连续干3个通宵。“零下20摄氏度的夜晚,里面穿一件羽绒服,外面套一件迷彩军大衣,干活时还是冻得打哆嗦。”
金灭辽后,西瓜随女真人南迁进入黄河流域。范成大在开封目睹“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的景象时,原本扎根北方的西瓜已在中原遍地繁衍。南宋时西瓜被携至江南广泛种植,西瓜最终完成了从西域到江南的完整传播链,也为其在艺术中的多元表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明清工匠更将瓜形演绎到极致:清乾隆白玉瓜棱式执壶(故宫博物院藏)通体雕作连枝带叶的秋瓜形,瓜蒂为盖钮,藤蔓化壶柄,叶脉细若游丝,堪称“玉中长出生机藤”的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