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成本如何降?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社保“缓返补”等政策;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推行“免罚轻罚”等柔性执法……精准把脉,综合施策,企业爬坡过坎会更有底气。
数据要素在文化领域的深度融入正在推动文化资源整合升级与创新转化。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专门提出要“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将“数据要素×文化旅游”列为12项重点行动之一,有关文物、古籍、美术、戏曲剧种、民族民间文艺等数据资源的开发、共享、交易流通,文化数据价值的挖掘以及保护治理等,都属于重点行动计划。“沉睡”的文物、典籍与技艺也可以转化为可深度挖掘、传承、利用的“活化数据”,例如故宫博物院将186万余件藏品打造成“数字文物库”,使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突破时空限制永久存续、实时显现;超过6500份的“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成为全球首个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云游敦煌”“寻境敦煌”变成超现实的体验。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傅张杰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介绍,临港特色的“拨改投”有多项创新之处,其中包括,“将项目遴选立项决策权充分释放给科创平台和高质量孵化器,最大程度激发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策源优势。”此外,创新性地采用专项创投基金形式作为持股平台,具体负责股权转化阶段的项目尽调、投资协议谈判及签署、投后管理、项目退出等工作,“这种机制可有效发挥市场化基金运作活力。”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正式启动。“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全部商品税目的比例达74%;对“零关税”货物等实行低干预、高效率的精准监管……一整套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制度,展示了“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坚定决心。
本届书展的“长三角”元素格外亮眼。“一店一主题、家家有亮点”,书展首次推出“长三角品牌实体书店展区”,江浙沪皖20家书店“组团”入驻;“长三角方志文化周”首次走进上海书展,设方志文化专题展区。今年的上海书展还首次在浙江乌镇设分会场,将上海的“大城风貌”与书展的文化资源优势与乌镇的“小镇气韵”和独特文化氛围深度结合。
吸引青年人才集聚,这是临港新片区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城的关键。庄青松用一组数据展示了临港“招人引智”的成效:2024年全年,新片区人才引进、落户超4.3万人,增长36.4%,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三诺生物托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托管班采用普惠制运营模式,运营费用从工会经费支出,其余由企业承担,员工只需承担每天15元的餐费。同时,托管班按照幼儿班、小学班等不同年龄段,设置分级照护方案,托管老师则以高校师范生兼职为主。近年来,三诺生物托管服务累计惠及职工子女超2000人次,也成为企业引才留才的一项“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