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造我们的学习》到《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延安整风运动锋芒直指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三大顽疾。“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被郑重拿起。
改革开放早已深深融入珠海的城市血脉。追溯到百年前,唐家古镇走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幼童,香洲开埠探索“无税口岸”,就为珠海这片土地刻下了开放的基因。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珠海肩负着先行先试、开路探路的使命任务。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珠海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跨境金融、海洋产权、生态补偿等关键领域推出多项改革举措,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彰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
十年前,《爸爸去哪儿》等亲子综艺爆火,进入短视频时代,虽然记录亲子关系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但观众对亲子综艺的需求未变:看可爱萌娃、看美丽风景,观察和讨论新型亲子关系,并以此照见自己。
编剧愿意沉下心来观察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让角色不再是悬浮的“人设”,而是有血有肉、丰富立体的真实人物,使观众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除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书写,创作者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同样值得借鉴——1987年版《红楼梦》剧组历时三年打磨作品,从服化道到演员培训不放过任何细节。这种拒绝流水线式的创作态度,正是对“剧本中心制”最好的诠释。
铭记历史,才能砥砺前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澎湃新闻“青春华章·青春正澎湃”主题宣传推出“来时之路”系列报道。让我们共同聆听历史的回响,一封信、一段经历、一个个具体的人……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兴隆传统咖啡冲煮方式源于东南亚华侨。20世纪50年代起,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余名归难侨陆续被安置在万宁兴隆,他们在垦荒拓殖的同时,也将喝咖啡的生活习惯带到万宁。自此,兴隆开始大规模种植咖啡,逐渐形成了咖啡文化。
暑期是学生放松心情的重要时段,也是引导他们走进剧场、接触舞台艺术的好时机。然而,与电影市场的丰富繁荣相比,儿童舞台艺术的整体面貌仍显单薄。纵观这些年,能够为人传颂、成为观众集体记忆的儿童剧,依旧是《小蝌蚪找妈妈》《卖火柴的小女孩》《马兰花》等老作品。新剧层出不穷,但能突破时间限制、常演常新并在孩子心中留下长久印记的经典佳作却凤毛麟角。这一现象提醒我们:今天,如何为儿童创作出兼具艺术高度与审美影响力的舞台作品,依旧需要艺术工作者不断努力。
宋代是七夕文化的鼎盛时期。《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从七月初一便进入节日氛围,潘楼街等地开设乞巧市,售卖“磨喝乐”泥偶、巧果等节令物。宋太宗更颁布《改用七日为七夕节诏》,纠正民间六日过节之俗,强化了七夕的官方地位。